产品中心

作物的故事︱龙团茶:古典茶文化的巅峰之安博电竞作

  安博电竞茶作为饮品,其有史可查的最初的加工方法是将茶树鲜叶通过蒸、捣,然后压制成型,最终成为一种蒸青饼茶。这种制茶方法至宋代发展到了极致,而当时福建北苑焙所制龙团茶更可谓中国古典茶文化的巅峰之作。

  北宋时,福建特产一种龙团茶,小巧精致,十块茶饼的重量才一(宋)斤。仁宗赵祯特别珍惜这种小龙团茶,就算是朝中重臣也不会轻易赏赐,难得有一次大方,赏了一块,还是个集体荣誉,给了中书和枢密院两个部门的八个人。这八个人把茶饼分了,各自带回家。带回家还舍不得喝,而是当成宝贝珍藏起来,有贵客来访时,才会拿出来让大家赏玩一下。

  记录这个故事的人,是欧阳修。欧阳修之所以如此渲染小龙团茶的珍贵,是为了铺垫他后面要说的一件大事——他曾经获赐一块完整的茶饼。这是欧阳修入朝为官二十多年来的“殊荣”。他觉得这块茶饼太过高级,凡人根本不配拥有,每每拿出来捧玩安博电竞,都血泪俱下,哭得不行。

  小龙团茶到底什么来头,为何如此珍贵?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何必几个人分那么一小块,还舍不得喝,自己买点儿不行么?

  中国自古就有臣民或属国向朝廷进献物品的传统。《尚书》中就有记载,说大禹依据九州土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各地进献物品的品种和数量。贡品通常是地方土产,而茶作为南方特产,自然会被列为贡品。

  贡茶大约开始于汉代或者更早,起初仅仅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土产,由地方政府进献给帝王,并没有强制性的数量和质量的规定。从唐代开始,贡茶逐渐制度化,发展成为“定地、定时、定额,甚至定质地、定品级”的特定意义上的贡茶。同时,贡茶的生产也越来越专业化,官方还专门设立了督造贡茶的机构,在江苏常州与浙江湖州交界处的顾渚山就有一处,就是为了采办唐代名茶“阳羡茶”(也叫紫笋茶)。话说,紫笋茶之所以能成为贡茶,还是茶圣陆羽建议的。

  每年清明之前,紫笋茶的采办工作就在顾渚山展开,常州、湖州两地刺史,在两县相交的啄木岭境会亭集会,与朝廷特派的监督人员共同监制贡茶。当时在杭州做刺史的白居易还特地写过一首诗,羡慕朋友们聚会茶山,听曲品茶,遗憾自己生病无缘赴会,只能在家一边感慨一边喝药酒。

  制成的紫笋贡茶要日夜兼程地送至长安,以确保赶上朝廷每年举行的“清明宴”。入宋以后,全国历史气候由温暖期转为寒冷期,茶树生长受到影响,发芽开采日期随着物候的推迟而延后,紫笋贡茶无法赶上清明宴,所以只好舍近求远,在更南方的福建建安设立官茶园。

  建安共有三十二个官焙(私焙有一千三百多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苑焙,当时的贡茶大多出自北苑焙,而且为了区别平民喝的茶,开始用刻有龙、凤图案的模具来压制贡茶茶饼安博电竞,就是龙团茶。龙凤是帝后专用标志,带有这类图案的茶饼,自然也就成了贡茶的定制。既然是帝王专属,那么一般的皇亲国戚、官僚士大夫,也就只能等着皇帝赐茶了。

  能获赐龙团茶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往往因此感到荣耀,所以欧阳修才会因为仁宗赐给他一块完整的茶饼,而专门写文记叙。那些没有得到过如此高等赐茶的官员,就会向同事亲友讨要,而皇亲国戚,则干脆向帝后讨要。也真是说不清,被赐了茶的和没被赐茶的,到底谁更烦恼。

  皇帝赐茶为何如此小气?那当然是因为龙团茶很贵。至于贵在哪,我们可以从它的制作工艺中,一探究竟。

  宋代饼茶(也叫片茶)的焙制,基本承袭唐代,也是把茶叶蒸熟,捣碎,然后拍压成型,只是捣碎时不再完全使用杵臼,而是改用可以通过水力驱动的水磨——这是一般茶饼的制法,与北苑贡茶可不一样。北苑贡茶要在蒸造之后,压型之前,增加一道研茶工序,就是把仍然保持叶状形态的茶,研磨成极其细腻的茶末。研磨的过程中反复加水,因此研茶的过程也被称为研膏。研膏时,加多少次水,都有讲究安博电竞。从加水研磨,直到水干,称为“一水”。这个过程重复次数越多,茶末就越细,茶的品质也就越高,点茶的时候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北苑贡茶对研茶这道工序要求非常高。宋代对龙团茶的追求,思路特别清晰,就是茶饼的尺寸越来越小,研膏越来越细致,原料越来越细嫩。

  最初的北苑龙团茶每斤有八饼。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期间,曾负责监制北苑贡茶,他为仁宗创制了十饼一斤的小龙团茶,就是让欧阳修捧着哭的那种。后来,又一任福建转运使创制了二十饼一斤的密云龙。再后来,又一任福建转运使大概是很难再减小茶饼的尺寸,于是另辟蹊径,从原料中抽取像针线一样细嫩的茶芽,制成了“龙团胜雪”。还记得之前提到的研茶工序吗?从加水研磨,直到水干,叫“一水”。这个龙团胜雪,要十六水。

  这些制作精细的贡茶是真的很贵。蔡襄创制的小龙团茶,一斤“直金二两”,相当于一块茶饼价值黄金八克。而且黄金易得,龙团难求。也难怪帝王舍不得赐,大臣舍不得喝。

  除了制作成本高昂,与龙团茶搭配的茶具也极其昂贵。比如点茶之前用来把茶饼研磨成粉末的茶磨,虽为石质,但是对石材的要求非常高。宋代医学家庄绰在《鸡肋编》中就有记载,说江西上犹县有个地方出产一种石头,颜色类似牛角那种灰黑色,而且浸在水中,硬度高而不脆。用这种石材制成的茶磨,磨出的茶末均匀如雪。只要出了产地,就能卖到五千文,而且还很难买,被誉为“掌中金”。

  配合龙团的烹茶方式称为点茶。点茶的核心,是向盛有茶末的茶盏注水,并且不断搅动茶汤。为了方便注水,煮水的容器变成了高肩长流的汤瓶,搅动茶汤用的是竹制的茶筅。至于茶盏,则以建窑的黑釉兔毫盏为最佳选择。这是因为龙团茶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水浸和榨汁,这些程序会损失一部分茶的内含物质,导致茶汤颜色泛白。宋人崇尚这种白色,也就是蔡襄在《茶录》中说的“茶色贵白”,而且越白越好,必须纯白才是“上真”,而黑釉盏是青黑色的,刚好能衬出茶汤的颜色,视觉效果完美。在瓷器一讲中还提到过,黑釉盏的曜变极其难得,要烧制几十万个茶碗才能出现珍品,可遇不可求。

  点茶之风在宋代能如此盛行,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叫赵佶,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徽宗。徽宗追求唯美,也创造唯美,瘦金体、瑞鹤图、还有雨过天青的汝窑,他为世人留下了多少惊叹!对茶,也是如此,青黑色的兔毫盏就是他亲自代言,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写了一本能够代表宋代茶道的名著《大观茶论》。

  对饮茶技艺的追求,徽宗更是精益求精,他亲自操持饮茶程序,曾经多次为大臣点茶,示范茶艺,发展出一套复杂、雅致的点茶之道。单是注水击拂的过程,就被他细分了七个层次,也就是要加七次水,伴随每一次加水,都有相应的搅动技巧,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统治阶层对贡茶的重视与痴迷安博电竞,激起了文人士大夫对茶的关注与热情。他们为茶,作词吟诗,著书立说。有学者统计过,宋代现存茶诗有五千多首,茶诗作者有近千人。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欧阳修、范仲淹,这些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字,都热衷于写茶诗,其中陆游写的最多安博电竞,有三百七十多首。至于茶书,自陆羽撰《茶经》,开创“为茶著书”的先河以后,撰写茶书也是蔚然成风,宋代有名目可考的茶书,大约30种,而且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追热点,写北苑茶。

  这些文学作品关注北苑茶的各个方面,采制、点饮自不必说,其中还记录了一些新内容,比如,斗茶。

  斗茶,也叫茗战,是唐末、五代时流行于闽北茶区的一种娱乐风俗。入宋以后,建州北苑茶名冠天下,这种茗战风俗也随之风兴起来,而且特别风靡于文人士大夫之间。

  建安斗茶,比的是茶汤在盏壁上是否留下水痕。如果点茶技巧高超,那么盏中的茶和水就会充分融合,产生比较强的内聚力,从而“着盏无水痕”,也就是茶色不会沾染到茶盏上。反之,茶与水融合不彻底,盏壁上就会留下水痕。先出现水痕的,就算斗输了,所以胜负通常用“相差一水、两水”来形容。

  苏轼擅长斗茶,曾经斗赢过蔡襄,他还在一阕《行香子》中,描述了一场完整的斗茶场景: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参加御宴后,受御赐密云龙茶,感激又欣喜,大家拆封分饼,欣赏金缕龙茶。之后,入庭馆观看斗茶,“一水”的输赢,相当千钟粟的代价。如此大的赌注,不仅斗茶者紧张,观众也全神贯注。最后,乐停、歌止、斗茶结束,人们才从专注的紧张中回过神来,恢复从容。

  南宋时,斗茶的场景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刘松年的《斗茶图》和《茗园赌市图》。这两幅画描绘的虽然不是苏轼词中的意境,而是市井茶担、草市评茶,但反映的却都是普通民众和茶农茶贩的生活日常。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北宋斗茶风兴各阶层的一个例证。

  斗茶是一种文化现象,如果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斗茶在各地的迅速传播正是茶叶产制运销发展的一个现实反映。宋代广大南方地区无不产茶,其中江浙、福建、江西、两湖都是盛产茶叶的地区。而且有赖于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茶叶亩产能达到180多斤,放到现在也是相当高的。

  至于可供选择的茶叶种类,那就更多了。压成型的饼茶,不压成型的草茶,磨成粉末的末茶,一应俱全。我们之前提到的市井斗茶,用的可能就是以水力磨制的末茶,这种末茶成本低,质量也还可以,所以销路很好。不仅茶户纷纷自发开设磨茶坊,就连官府也修置水磨,试图垄断磨茶之利。

  在汴京闹市和居民聚集区,各类茶坊鳞次栉比,正可谓“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除白天营业的各类茶馆外,还有如《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每五更点灯,……至晓即散”的“鬼市子”,和“……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这种专供夜游的茶馆。

  南宋时,临安的茶馆比汴京更热闹,出现了适应不同职业需要的专营茶店,其实也就是不同阶层或群体聚会的场所。除茶馆外,街头还有推着车或者担着担子的流动或固定茶摊,甚至还有走街串巷“提茶瓶沿门点茶”的人。从中可见宋代茶叶经济的繁荣程度。

  虽然这一繁荣景象是缘起于上层社会对贡茶、斗茶的执着追求,激发了民间对茶的热情,但是,毕竟官焙贡茶并不具备商品属性,甚至还带有一定强制性,因此在追求极致、走向巅峰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传承与延续的根基。宋元以后,无论是斗茶还是点茶,都随同饼茶到散茶的改制而终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回顾:妻子在家58次,丈夫偷录视频暗自欣赏,当成大片观看

  再掀价格战!上汽大众最高降6万,零跑、蔚来跟进,专家:新能源降价动力更足

  三星 Galaxy S24 系列手机现身 IMEI 数据库,三款机型均通过测试

  iPhone 15/16细节曝光:苹果无视8G内存!安卓阵营笑了 都要上24G了

Copyright © 2012-2024 雷竞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