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茶文化的安博电竞重要价值十篇

  安博电竞中华文化悠悠数千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创造了悠久厚重的茶文化。茶,是当今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从古至今,由南到北,中国人都爱喝茶,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中国人爱茶,饮茶,品茶,论茶,世世代代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茶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中介文化’”,即“以物质为载体,或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明显的精神内容”。因此,茶文化当之无愧地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备了其特殊的道德价值作用。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茶文化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观念文化层。

  物质层是茶文化的最表层。茶兼有文化和实用价值。茶的种植、采摘、焙制,成品茶的辨别、分类,以及茶具、茶馆和世代累积的大量茶书典籍,都是茶之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而茶文化也就包含了物质层面。这是茶文化的基础,文化特征相对而言也较为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从端起茶杯开始谈论茶文化的。茶文化的行为层面,包括饮茶方式、泡制方法、饮茶风俗及各类茶文献中与茶相关的民俗内容。行为文化层是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层面的茶文化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背景下,该层面的茶文化差别很大。

  茶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茶相关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如古代的茶政,现代行政的茶叶管理等。现在饮茶、贩茶是一种自由生活或商业行为,只要不违法,不再受国家或社会制度的过分制约。历史上,茶与官制几乎是伴随始终的。充实国库的“榷茶”、经济外交的“茶马古道”等等,都与时代与政治相关。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马古道”等文化现象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存在与消失恰恰说明,茶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最具时代性的。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始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我国的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著。它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茶道是指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之后又趋于“三教合一”。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儒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释、道诸家深刻的哲理,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完美的展现出了茶文化的道德价值。

  所谓“茶德”,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位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茶道精神将佛教圆通空灵、道教之幽玄旷达、儒家文雅含蓄的意境之美融为一体,因此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一个‘和’字,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实为最好的茶德概念之说。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互相联系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这种价值观潜移默化于中国的民族精神之中,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共同享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我国茶文化的道德价值作用,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核心,将中国茶道精神发扬光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今茶的使用价值已经弱化的情况下,我们应更多考虑茶的文化价值,利用茶的种种文化优势,提升整个行业的认可度与辐射面,将茶作为一个文化消费品,融于整个社会中。品茶不仅仅是品茶,而是品一种文化,品一种沉淀在中华文明五千年中的厚重,品一种健康生活与道德规范的精髓。(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唐]陆羽、[清]陆廷灿著,志文注译.《茶经续茶经》[M].三秦出版社,2005.

  [4]李海杰.中国禅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作者简介]龚永新,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蔡世文,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北宜昌443000

  文化产品是相对于传统产业生产的物质产品而言,由文化产业生产或为传统产业利用其文化资源生产并能满足人们一定精神需求的产品。按照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的提法:“在消费社会中,所有的商品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文化价值。”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每一种商品都可能是有文化的,因而生产有文化的商品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每一个适应消费社会发展的产业或企业,都可以也有能力生产出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文化价值商品的产业或企业。这样理解对我们是有利的,因为我们不仅得到了有关文化产品的最宽泛的界定,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推动实现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的最密切的沟通,使纯物质到纯文化的产品最终成为一个系列。

  就这样理解,茶文化产品也会是更加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结构体系包括在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既然这四个方面都存在着茶文化的资源,那么茶文化产品也就可以在这四个领域被生产出来,这将涉及到与茶相联系的方方面面的成果,其中也包括只具有茶的符号意义的范畴。如果把这样的茶文化产品分成不同的层面来概括,我们可以把“杭为茶都”从宏观层面视为一个茶文化产品;把茶文化生态园从中观层面看作是一个茶文化产品;把一部茶书、一张茶画、一只名茶、一项茶文化服务等从微观层面当作一个茶文化产品。

  从具体的表现形式分析,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产品不仅表现为以实物的形式,而且还表现为以劳务的形式,以及以文化理念为指导,打破茶文化产品和茶物质产品的界限,赋予其产品以一定的文化意味的形式。茶文化产品以实物的形式,是一种最普通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周朝,那时已有人将茶作为祭品,《尚书・顾命》载:“王三宿、三祭、三诧。”即周成王的遗嘱,希望继任的康王能够三祭三茶。茶祭似乎说明,茶是一种有了文化内涵的物品。今天,茶文化产品大量的仍然是以茶的历史文物,茶书、茶画,名茶、名泉、名具以及名景等实物形式。“杭为茶都”则是这样一个以名茶、名泉、名具、名景为基础,形成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寻找到的茶文化完美结合,主要以实物形式显现的其规模巨大的茶文化产品。

  茶文化产品以劳务的形式,则是一种产品与生产和消费行为不能分离的产品样式。如我们可以从互联网视频搜索到一个有关茶的系列节目,叫“体验民族茶俗之旅”,这个系列节目目前已包括“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苗族虫茶、八宝油茶”、“彝族烤茶”、“土家族擂茶”、“基诺族凉拌茶”、“布依族采花茶”等视频内容,它是以各地茶习俗文化为基础,以一种劳务的形式(表演)加以表现,服务于人们的观赏和旅游。通常人们在茶叶消费过程中所享受的茶艺表演服务,有关茶的媒体宣传、茶的培训服务等,都是以劳务的形式出现的茶文化产品。

  以文化理念为指导,打破文化产品和物质产品的界限,赋予产品以一定的文化意味,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使经营者获取收益,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繁荣经济的茶文化产品表现形式。我们通常讲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往往就是想运用这样一种样式。如20世纪90年代末期,安溪县政府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香港等地举办茶王赛。1999年6月11日,安溪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茶王赛,震动京城。同年在安溪(香港)茶王赛,创下了100克铁观音拍卖11万港元的天价,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就是这种形式的突出表现。

  文化产品也好,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也好,体现高附加值是其最大特点。以上述的茶文化产品为例,所谓附加值是指独立于产品主体价值之外的、能够给产品整体价值带来增值并给消费者(客户)与厂商带来利益满足,进而激发出消费者(客户)购买欲望、购买行为和厂商产销积极性的效用。因此,这部分附加值实质上就是产品高于社会平均的销售利润率的差额。举办“茶王赛”产生出“茶王”,而“茶王”作为茶叶产品主体价值之外的,通过拍卖获得的“天价”的效益,就是它的茶文化产品附加值。

  茶文化产品(包括这种有文化内涵的茶商品)的高附加值是人为形成的,它的形成往往通过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通过人们实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而创造的、形成的“科技附加值”。众所周知,我国浙江省茶叶科研单位最多,茶叶科技力量最雄厚,所以该省生产的有关茶产品科技附加值含量普遍较高,如名茶、袋泡茶、保健茶、茶饮料、茶食品、茶具、茶叶包装、茶叶机械和茶叶新产品等。当今世界,人们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创造出的以含有儿茶素的防辐射手机贴,以绿茶多酚、儿茶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汽车空气清新剂、空气净化器、空气滤清器等,都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各类茶文化产品。

  第二种途径,是人们通过提高竞争力,特别是企业利用CIS等手段创立名牌所创造的“品牌附加值”。在茶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这为广大的企业创造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无疑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湖北五峰采花毛尖茶,经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期努力,到2006年成功打造为“湖北第一名茶品牌”,为此采花毛尖茶品牌附加值大幅增加,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如品牌得以确定的2006年,该企业的茶叶产值3400万元,确定后的2007年,该企业茶叶产值达到4900多万元。而且这几年无论是企业产值、茶叶总体价格水平都做到了稳定增长,深刻体现了品牌创建对于提高附加值的意义。

  第三种途径,企业通过努力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从而创造出“文化附加值”。比如说,对于名茶与大宗茶的差异比较,人们往往从物理和化学层面分析,很难找到合适的答案,但每公斤数千元价格的名茶与每公斤十多元的大宗茶,价格差异却是悬殊的,这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中国十大名茶中,绝大多数都是历史名茶,历史名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江西庐山云雾茶,其渊源可追

  朔到东汉时期,因而这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为增值作出了贡献。名茶不仅有“科技含量”、“品牌含量”,而且富含“文化含量”,所以它包括了附加增值的各种形式。一个产品,其附加值的形成为各自表现形式的组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这是名茶永远的“亮点”。

  茶文化经济,是就与茶的消费相关的领域而言,能满足人们休闲需要的经济以及实物经济文化附加值增加的经济。茶文化产品的丰富与茶文化经济的繁荣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茶文化产品的丰富,为茶文化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动力,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茶文化经济的迅速增长,又必然进一步推动经济文化化,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使茶文化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丰富茶文化产品繁荣茶文化经济,首先是在摸清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各地特色。鲁迅先生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小说对绍兴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当地饭店多有涉及,所以现代人利用这样的文化资源,打造了“祥林嫂饭店”、“咸亨酒店”、“孔乙己酒家”等,形成和发展了文化经济。2006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杭州市茶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杭州市茶叶的区域布局要依托名茶品牌,重点建设西湖龙井茶、径山茶、天目青顶茶、鹳山龙井茶、雪水云绿茶、千岛银珍茶、千鸟玉叶茶等7个产业带。也正是在掌握家底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作出的战略选择,不仅有利于突出该地区农业产业特色,也有利于丰富茶文化产品。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人们通过饮茶,明心净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完美地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它既反映出了人的本质,又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了人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显现,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首先,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宗明义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长在山野的烂石、砾壤或黄土中,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雨露的精华,其“性洁不可污”;茶汤晶莹清澈,清香怡人,给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韵致。茶性与茶品相联系,无喧嚣之形,也无激扬之态,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静观,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因此,重德观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散闷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推崇,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而且也为茶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

  第三,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如前所述,中国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树立茶德的基础上创立的。尽管目前人们对茶道的论述,各执己见。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茶道讲求的是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继承了儒、佛、道的精义,把饮茶等茶事活动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茶的品饮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推动了茶道的发展。被人们尊为茶圣的陆羽,幼为弃儿,长于佛门,一生不仕,致力于茶事研究,他常脚着芒鞋,独行野中,采茶觅泉,品茶鉴水,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对理想的追求,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为推动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陆羽的一生,不羡官爵,不慕名利,甘愿荒餐野宿,栉风沐雨,始终生活在人民大众之中,他这种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以及勇于吃苦、善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既是茶人精神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茶道关于人的人生价值思想的完美表达。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

  第一,“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儒家推崇的是中庸之道,《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指出了“和”与“中”的关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因而儒家提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佛教中的“和”提倡“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并强调“言色相和”,这是一种舍弃根本的“和”。特别是在茶道中的“茶禅一味”强调,人如果要脱离苦海,就须六根清净,明心见性。禅茶是僧侣们通过品茶品味人生,这是“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致清导和”“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和”表达了人们崇尚自然、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总之,儒、释、道三家关于“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如儒家基于治世的机缘,佛家则是缘于淡泊出世的操节,道家又赖于尊人贵生的精神等。

  第二,“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然的态度和方法。茶,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具有“清和”的本性,这一点,已被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所认识。陆羽在《茶经》中关于煮茶风炉的制作所提出的“坎上巽下离于中”与“体均五行去百疾”,是依据“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提出来的。陆羽把茶性与自然规律结合起来,表达了“和”的思想与方法。煮茶时,风炉置在地上,为土;炉内燃烧木炭,为木、为火;炉上安锅,为金;锅内有煮茶之水,为水。煮茶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平衡的过程,煮出的茶汤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另外陆羽还对采茶的时间、煮茶的火候、茶汤的浓淡、水质的优劣、茶具的精简以及品茶环境的自然等论述,无一不体现出“和美”的自然法则。

  第三,“和”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通过饮茶、敬茶,形成了茶礼、茶艺、茶会、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学等多种茶的表现形式,而实质内容则是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而达到的目的则是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表德。

  客来敬茶,以茶示礼,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节。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凝炼和阐发,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在人伦关系与人际行为上,就是以和谐、和睦、和平为基本原则,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平衡。如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遇到矛盾时,求大同、存小异,这是一种“和”;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平等、公开、公正的原则,也是一种“和”;对待纷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要求平心静气,则是另一种“和”。

  总之,茶文化崇尚以“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对于建立团结和睦、和诚相处、和谐一致的人伦和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崇俭,就是倡导勤俭、朴实、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以茶崇俭、以俭育德,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

  茶在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崇尚。陆羽在《茶经》中追述了自神农至唐代诸多有关饮茶的名人轶事,其中不乏以茶崇俭的例子。如齐国的宰相晏婴以茶为廉,他吃的是糙米饭,除少量荤菜,只有茶而已。晋代的陆纳以茶待客,反对铺张,不让他人沾污了自己俭朴的清名。桓温以茶示俭,宴客只用七盘茶和果来招待。齐武帝在遗诏中说他死后,只要供上茶与饼果,而不用牺牲,并要求天下人无论贵贱,都按照这种方式去做。如果说这些以茶崇俭的例子只是对廉俭之风的追求,那么陆羽崇俭的思想,则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向往和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陆羽对煮茶的锅,要求用生铁制成,如果用瓷、石则不耐用,如果用银制,则“涉于侈丽”,这种观念仍然是崇俭。而他在风炉上铸上“伊公羹、陆氏茶”和“圣唐灭胡明年铸”的字样,是陆羽用自己的茶比伊尹治理国家所调之羹,来说明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至于风炉的铸造时间,标明是在唐代平息安史之乱第二年铸造的,表明了陆羽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同时也寄托了茶人积极入世,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怀。

  陆羽一生勤奋好学,俭朴处世,他不求仕进,不成家,却成就了《茶经》。他虽身为闲云野鹤的隐士,但却处江湖之远亦忧其民。在安史之乱时,他写的《四悲诗》,就是对人民的痛苦有所感触,用悲愤的泪水写成的。

  以茶崇俭,以俭育德,茶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媒介,也是历代茶人爱国忧民的情结的载体。“啜苦励志,咽甘报国”代表了茶人以爱国主义为人生价值的崇高品格。

  贵真,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茶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

  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庄子曾经说:“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解释了真的本质,即“真”与“天”、“自然”是一致的,是不可改变的。所谓“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是古代先哲们解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观念。中国传统茶文化讲究的真,包括了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环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第一,茶的自然本性之真。茶叶是天涵地载人育的灵芽,其天然性质为清纯、淡雅、质朴。陆羽《茶经》指出,“茶之性俭”,“茶之为用,味至寒”。唐代裴汶在《茶述》中说:“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的诗中写下:“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的名句。由此可见,人们对茶的发现、利用和享受,既有感观上的真香、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导和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化过程,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过程,同时也彰显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

  第二,品茶的环境之真。人们品茶,还须要有适宜的环境、氛围和时间,“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矣。”天趣则是指自然天成的环境。《徐文长秘集》称“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表明了品茶需要野、幽、清、净的自然环境。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出了品茶的适宜时候:“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纷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话。明窗净几,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等,此外,历代文人雅士选择茶境时,离不开松、竹、梅、兰与琴、棋、书、画等,这些即是人与自然沟通时,对“真”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精神交相涵摄时,对美的感悟。

  第三,茶人的性情之真。人们对茶的品饮,除了外在的环境之外,重要的还必须有内在的心境。自然环境与人的心境和谐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进入忘我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茶文化的成型和发展历史悠久,自我国商周时期便已将茶叶作为被统治阶级向统治阶级上供的贡品。汉朝时期,茶叶以滋补品、药品的形式成为佛教参禅的专用物品。直至三国时期,茶文化的发展已颇为成熟,饮茶已基本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必不可少习惯性行为。到了唐宋时期,茶叶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大量的茶馆、茶楼开始出现,斗茶、赠茶等将茶叶作为提高生活品质附加品的现象普遍,同时形成了当今仍然保留的敬茶文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精神文明国家建设的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取,为茶文化增添全新活力与内涵。在新时期文化不断转型升级的思潮中,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含义也在随之拓展、延伸、扩大和创新,将茶文化与现代高度的科学技术、新媒体行业相融合,吸收资本经济市场精髓,为茶文化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得以显著提升。茶叶的价值是确保茶文化价值的基础和前提,随茶叶行业国际交流频率日趋提高的促使下,茶叶附加经济价值显著提高,使茶文化传播方式逐渐向现代化、科学化、大型化、社会化、国家化以及国际化发展。进而,致使茶文化内在含义快速膨胀,影响力迅猛提高,成为世人瞩目的人类文化重要内容。

  年代久远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与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人文、文化、历史充分结合,衍生出日本茶道、韩国茶道以及英国茶道等。英国是茶叶行业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虽然我国已有四千多年茶文化历史,但英国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饮料公司,该公司在茶叶方面的生产总值超越我国七万余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立顿茶叶象征着一种都市化、时尚化的现代生活,以价格低廉且品质优越的表现,是我国大部分茶叶行业与茶文化领域不可比拟的。现阶段,喝茶已成为英国人民的基本生活内容,是展现男性绅士风度、女性优雅气质的一种礼仪,也是女王等本国贵族出席重大活动不可缺少的礼仪性程序。日本的茶文化受中国影响最为深刻,其茶道不仅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更具备相对独立的本国民族风情,随时间的不断推移,日本茶文化已形成独特的系统和流派。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内涵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物质元素,利用茶文化系统内涵的具体分析,可以充分感受到茶文化整个体系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更能将其中所展现的文化元素演变成为当今各种艺术创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和文化铺垫。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体系的发展创作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思路,使文学作品可以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使作者改变传统创作理念、风格,进而使整部文学作品的品质、深层含义得以大幅提升。在现当代的茶文化思想体系中,其不仅具备相对丰富的物质元素,也具备相应的精神文化含义。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含义方面,茶文化为现当代文学构思环节、创作环节提供了充足的文化素材。同时,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明价值和精神价值规律,成为规范认知和学习体系的有效内容。美国著名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K.Langer)在其著作《情感与形式》中,表示生物生命构型与艺术构型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在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情感融入方式,可使生命具体形态得以升,成为具有多重体验的情感形态。感官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工具,感情是生命感官系统、思考组织受外部环境和内在性格所产生的精华。因此,在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将茶文化生命内涵投影于作品当中,进而激发人类情感,通过观者情感上的共鸣,使作品的文学审美价值得以升华。从感性的角度审视茶文化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其独具特色的灵性和生命形式特点,是激发文学作品不同含义的重要因素。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正源指出“作家眼中的茶叶,是富有精神和思想的鲜活生命,茶叶的纹理、质感等外观元素是激发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有力工具”。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体系中,包括了大量不同创作素材的元素内涵,不管是具体事物,还是基础创作理念,其现实上均和客观应用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相对于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思想体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而言,研究茶文化融入于文学创作的具体表现机制,对于茶文化思想理念的理解和传承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文学作品内容中,对茶文化的理解蕴含着大量幽默、风趣的元素安博电竞,与其他作家相比彰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在贾平凹先生的笔下,喝茶不但是普通人的一种名堂,对于佛家弟子而言,也是禅文化的一种体现;对于道家子弟而言,喝茶又是一种道法;对于现代知识分子而言,喝茶则是一种文化内涵、精神内涵的阐述。由此可见,在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文学思想中,喝茶既是一种修养、品格,又是一种极具情感元素的情怀和情操,同时也是乱世时期各种事物的一种形态诠释。

  我国文学巨匠老舍先生作品《茶馆》中,对茶叶和茶文化均有较为成熟的全面认知和立体化描写。老舍先生本人对茶文化与喝茶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并对整个喝茶活动和其背后所蕴含的茶文化真谛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探究。因此,老舍先生在个人文学作品创作体系中,利用茶文化映射出老北京、旧北京的社会背景,展现出大裕茶馆的兴起、繁荣直至衰落的变化过程,实现了将茶文化充分融入文学作品创作的理想效果。由此可见,虽然老舍本人并未从事过茶叶、茶楼行业,但是由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文化修养,以及对事物敏锐的艺术化观察力和反叛精神,使其实现了众人眼中的普通物品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奇特过程。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是将作品融入茶文化元素最多的作家之一。在汪曾祺先生一生的文学创作中,融入大量茶文化元素,富含了大量的茶文化思想理念,充分展示出作者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茶元素文化的深刻理解。在汪曾祺先生的著作《泡茶馆》一书中,利用自身对昆明各所学校大门口多种茶楼、茶馆的了解,以及对茶馆、茶楼等商业性和文化性价值的探究,进而将整个茶文化系统所蕴含的价值元素加以诠释。通过对汪曾祺先生文学作品的阅读,读者可深刻体会到茶文化对于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影响力。

  鲁迅先生对茶文化理解颇深,并对喝茶、品茶、赏茶有着独特的喜爱。在鲁迅进行文学创作时,时常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品茶。进而,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将茶文化的感情价值充分发挥,不仅将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加以诠释,更将文学作品赋予了生命和活力。例如,1933年十月,鲁迅先生在《申报》发表散文《喝茶》,该文形象生动鲜活,推理和论证严谨科学,具有极为强大的说服力。以喝茶开头,又以喝茶结尾,使茶元素贯穿文章整体,以茶文化映射出“雅人”极具病态的思想情绪,蕴含鲁迅对黑暗社会鲜血淋漓人生的反抗态度。

  梁秋实先生文学作品富含大量的茶文化元素,在其散文《喝茶》中,开篇便写到,我不善于品茶,也不精通茶道,更不懂得茶经。实则不然,梁秋实先生是我国现当代作家中,对茶文化理解最深的一位,其认为“茶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的发展史,如同瓷器文化、中国画文化同样重要,在文学作品中谈及茶文化,就如同谈及人生,使情感、精神均归于茶香之中”。《喝茶》整篇文章以茶为主线,从茶的品种、茶道用具,到喝茶的艺术,对读者通过文学作品了解茶文化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茶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紧密关联,文学作品通过对茶文化元素的运用,可大幅提升自身文化价值,优化文学底蕴,彰显文学气质。茶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频繁出现,可使自身现已具备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挥。因此,茶文化与文学创作是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文化共同体,是文化层面与文化载体层面的良性循环。

  [1]谢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学作品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7(2):360-361.

  “茶叶”,就物质方面来说,饮茶有保健的作用,能生津解渴,对身体的益处早已被世 人所肯定。因此,茶叶才能和咖啡、可可成为世界上的三大饮料。然而,这世界三大饮料之 中,唯独茶叶深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饮茶的意义不仅在它生津、解渴、有益健康的 物质功能,更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散发出来的精神价值,在饮茶过程中所带来的平和心 境、愉悦心情和充实的精神滋养。因此,喝茶不只是喝它的香、甘、韵味,还要喝它的文 化内涵,享受它的精神文明。于是,在茶叶的活动中发展出“茶技”、“茶艺”、“茶道” ,而陶融成“茶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也是相得益彰的结果。

  今天,一个成功的茶叶经营者,不能只是拥有经营理论,认真做茶叶的买卖就可以,他 还必须要有茶叶的知识、茶具的概念、茶艺文化的涵养,举凡“选茗艺茶”、“鉴泉评水” 、“烹茶技术”、“茶具搭配”、“环境营造”、“茶艺体统”等等相关的知识,都需要俱 备有专业的修养。因此,成功的“茶叶”经营者,不是“茶叶”的经营者,而应该是“茶业 ”的经营者。

  茶业的经营范围,包含着两大内容,一是茶叶经济;二是茶艺文化。因此,完整的茶业 必须是茶叶和茶艺文化同时经营才能成就事业。只有茶业才能带动茶叶经济的价值,也就是 说把茶叶赋予文化的诠释,才是茶业经营的茶叶的价值,茶叶高贵的经济价值也只有在茶业 的经营中才能彰显出来。所以,茶叶经济的发展是茶叶的生产销售和茶艺文化的推广,两方 一起进行的结果,这也才是茶业发展的方向。茶叶经济活动如果没有茶艺文化的参与将是跛 脚的经济,是原始的经济,只是农产品买卖的经济,很难能发展成现代的经济。如果,茶叶 经济只是单纯的茶叶买卖,在二千年前就形成了,它的经济价值就是茶叶生产者将制造完成 的茶叶交由商家贩售,它的售价是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一般是达到以货易货的功能,满 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欲望而已。它的经济价值是:成本+利润(五分之三成本)=售价,这 种价值的算法一直是茶叶买卖的合理售价。但,当茶叶经济等于茶业时,那茶叶的价值就是 有相乘相加的效果了,它的价值计算是:成本+合理的利润+茶艺文化成本加减2,这时候的 茶叶已经不是一般的农产品茶叶了,它是艺术的农产品茶叶,它是结合文化、休闲、保健、 生理需要和精神满足的产品。而茶艺文化的成本,一般是这样定的:2倍的茶叶进货成本=茶 艺文化成本。

  茶文化是传统的优美文化,而文化需要靠经济活动才能发展成优美的文化传承下来;另一方 面,茶叶经济也需要靠茶文化的支撑,才能有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灿 烂多彩,在唐朝陆羽所着的《茶经》上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 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2)

  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王褒的《僮约》记载了“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规条。可 见,二千年前就有茶叶经济活动。隋、唐以降,饮茶风尚更广为流行,陆羽《茶经》提升了 茶俗的文化层次,奠定茶文化发展的基础,也因此,陆羽被称为“茶神”,在茶叶经济活动 中成为行业的守护神。同时代的封演在《封氏闻见记》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 效,并煎茶制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 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安博电竞,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饮茶之风大为盛行,必然引发茶叶经济活动的广阔活跃。

  宋、元、明、清,以至于现在。由于,茶文化的代代相继传承,茶叶经济活动才能历久 不衰;属于茶文化的茶道、茶艺、茶技的光芒万丈,照耀着茶叶经济活动灿烂辉煌。

  茶叶经济活动不仅在于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所做的交易行为,更在于人们心灵的满足而 遂行茶叶买卖的活动。因此,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人们对于茶艺文化的活动往往抱有更高的 兴趣,从唐、宋以来的斗茶比赛、茶歌、茶舞、茶诗、茶文等等文化活动,在在都吸引了人 们对茶的好感和遐想,这无非是茶文化广而告之地引导人们接近茶、喜爱茶的最好弘扬和宣 传。近年来,各地所举办的“茶文化节”、“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茶博览会”、“名茶 评比会”、“茶王赛”、“茶艺电视大赛”等等,岂不是为茶叶经济活动热身吗?岂不是为 茶叶经济的活动广而告之吗?如果茶叶经济活动没有茶文化参与,是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的,也不容易把茶叶经济活动做大,不容易做出效益的。茶文化是为茶叶经济作先锋,茶叶 经济是为茶文化收战果的最好写照和最佳拍档,两者互相影响,茶叶经济为茶文化提供经济 基础,茶文化则是茶叶经济的最好广告。

  茶叶经济活动中,茶文化对茶叶的诠释可提升茶叶的价值。茶文化借着赋予茶叶优 美动人的商品名称,透过高雅的茶叶冲泡品饮技艺,举办茶叶大赛,授予种种头衔,如:金 质奖、银质奖、茶王等等荣誉称号。以茶文化来诠释茶叶,得到文化诠释的茶叶在经济活动 中,必然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加人们的兴趣和信任,茶叶的价值就从原有物质性的价值上, 提升到具有文化、精神意义的价值上,那它的价格必然可以增加到二倍以上,茶叶的经济效 益立刻就反映出来,所以,茶叶最后的真正价值是由茶文化诠释出来。经过成功的茶业经营 者概算出来,订定茶叶的价格是有一定的公式,茶叶售价应该是:售价=生产者成本+3/5生 产成本+2倍的生产成本正负2。明确的说法:茶叶零售价格=进货价格+3/5进货价格+茶文化 价格(2倍进货价格+-2)。

  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把茶文化发展和茶叶市场经济统一起来,进一 步的明确了先进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茶叶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也 唯有把推动先进茶文化的前进同茶叶经济发展全部结合起来,保证茶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健康 发展,才能创造性的推进茶叶经济活动的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日益精 致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也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社会中的茶叶经营活动,提供与时具 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至于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具体效果,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茶叶经济 活动中有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的演出,虽然有最传统的,但也可以有最现代的 舞台,歌舞、戏曲、民俗、杂技、茶艺、茶技操演等等多种形式的、多种样貌的表演,这些 茶艺文化都能和茶叶经济相结合。在这些茶艺文化的表演中,不仅满足人们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的欲望,也能在活动中以茶会友,增长智识。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 有二方面的发挥:

  (一)、发挥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相辅相成的作用。近年以来,各地纷纷举办各项有关茶叶经济的活动,举凡是“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节”、“名茶比赛”等等,无不加入茶文化的项目,如茶叶博览会,势必配合茶业论坛或茶文化研讨会;茶叶节或名茶比赛也要有茶文化的活动才能吸引人们。更有喧宾夺主以茶文化做为主角,茶叶经济活动为配角的活动,例如举办十多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轮流在各地举行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等等。也有各地方主办的,例如:云南昆明、西双版纳、思茅。四川雅安。广西桂林、横县。贵州贵阳。福建厦门、安溪、福安。广东广州。浙江杭州、新昌。江西庐山、婺源。安徽芜湖。湖南常德。河北赵县。河南信阳。山东济南。山西五台山。陕西西安安博电竞。北京市。重庆市。上海市。天津市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以地方性的形式办,也有以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方式举办,10多年来,经济效益明显的发挥出来。不但,中国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等地区,也是如此。这些有关茶的活动,无不以茶文化搭台、茶经济唱戏,一搭一唱的演出,一场比一场的演得起劲,一地比一地办得规模大,活动内容都包含茶艺、茶道表演,茶歌、茶舞演唱;至于茶诗、茶文吟诵和茶书法、茶对联,茶技、茶术,纷纷出笼的内容,也逐渐扩大,应有尽有,茶叶经济就藉此竞相展开积极的活动,各茶厂、茶叶公司、茶庄、茶行所安排的摊位拥挤,商务洽谈、零售叫卖,有关茶的周边商品也不落人后,茶壶、茶桌、根雕、茶器、挂饰、茶叶包装、保健茶等等琳琅满目,全国各地、甚至国际人士都来展场、各取所需。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相辅相成的活动,造就了今天茶叶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开拓了茶叶市场的新天地。

  (二)、发挥了“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人一家,不分你我他的作用。“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心灵,美化人生,善化社会,文化世界,以茶结缘,广交天下朋友,茶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化解鸿沟,促进和谐与了解,把平淡的世俗生活提升到具有美感、价值感和充实感的高雅生活上。而茶可入道,这种以茶为生活的方向,为生活的道路的观念,把茶导入为生活的一部分,“茶是社会的君子”、“茶是良师益友”,在茶人互相鼓励、交流的影响下,让生活中有茶,可以广结善缘,结交高人、雅士的风气,促使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不一定是为了买茶而来的朋友,往往超过经营茶叶的人。因而,茶叶经济能在公平、和乐、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进行活动。

  茶文化本来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古老并不表示停留在久远的年代里,它可以运用各种媒体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可以让广阔的大众分享茶文化的美,透过茶叶经济活动,将茶文化的美延伸到每一天的生活中,传播到每一个家庭里。

  文化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唯有与时代紧密结合前进的文化才是灿烂的、恒久传承的文化。理所当然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要应用到古老的传统文化发展上,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也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有三个意义,也就是三个代表的意义。

  (一)、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心在东方,而东方文化的精华是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发达的时代也是代表着中华文化辉煌的时代,中华文化辉煌的时候,世界文化就灿烂。因此,茶文化的发展是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龙头,引导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茶文化发展带动人民生活的方式和素养无论有形、无形方面的丰富和提升。于是,茶文化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茶文化也就是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为生活,生活为生产。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生活的发展,茶叶是古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产业,在农业社会时期,茶叶的生产力已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了。之后,制茶工业的出现,也是社会工业化的代表之一,制茶工业是产业工业化的先导。早期的生产力靠大量的劳动力来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术是取得大量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生产继续发展的结果,资本的集中控制了技术,有资本就有了技术,技术密集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时至今日,技术密集已经不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法宝;而是需要靠知识密集来赢得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物科技逐渐应用在茶叶生产上,这是很实际的项目。文化和产业相辅相成,茶业的生产力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久以来,广大人民的开门七件事,即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一直是广大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即使进入小康社会的阶段,广大人民重视的生活品味,也是离不开“琴棋书画诗酒茶”。广大人民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始终都离不开茶文化,也就是说茶文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必须根据这三个代表才不会走偏锋,茶业发展才可恢宏,才可大可久的继续传承发展下去。茶艺文化的推动,以引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使命;制茶工业的发展要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要求;茶叶的市场流通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是一体的两面的关系,期许我们中华茶人都能做到这三个代表的要求,为中华茶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拓中华茶业更为辉煌的成果。

  中华茶文化之所以能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的茶叶经济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不论谈“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还是说“茶叶经济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都离不开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谈茶文化不能没有茶叶经济,谈茶叶经济不能不说茶文化,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相提并论是中国茶业的特色,也是茶业发展的不二法门。お

  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历经几千年已形成融合我国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文化之一。随着我国加大文化领域建设事业力度,茶文化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趋势,茶叶的包装设计也越来越为各界所重视。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安博电竞,不仅体现了现代包装设计手段,同时也有效的融入了茶文化的精髓,对提升茶叶包装设计质量,提高茶叶的对外形象,及推动茶文化产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就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的茶叶包装设计过度对茶文化产业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应对茶叶包装设计过度对茶文化产业不利影响的有效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不论是茶叶生产总量,还是茶叶加工工艺水平和茶叶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不断深入推进,为了提升茶叶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提升其在同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都需要在产品的包装设计方面加大研究。新颖、独特及具有审美感及亲和力的茶叶外观包装设计,不仅能迅速的吸引消费者眼球,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能有效的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在茶文化迅猛发展的过程,其在茶叶包装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其中尤以茶叶的包装设计过度问题,极大的阻碍着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大对茶文化及茶叶包装设计间影响的相关研究,有着积极意义。下文就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的茶叶包装设计过度对茶文化产业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应对茶叶包装设计过度对茶文化产业不利影响的有效应对策略。

  在当前我国的大部分茶叶包装设计中,图案形式是最为主要的一种包装设计风格之一。在茶叶包装的图案设计中,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同样为当代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诸如茶叶种植画面,茶事活动画面,以及茶诗、茶画和茶字等形式呈现于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情况十分显见。此外,还有通过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该茶的自然生长环境画面,以此来向人们展示茶叶的种植的周边环境。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古典茶文化,不仅能给人以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给人以美的熏陶,其对于传承与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产业,也有着积极作用。在当前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方面,其主要以直观的视觉感受为核心呈现方式,同时其在设计时,更加强调其图案内容在内涵方面的拓展,如上文所指出的茶诗就是一种十分具有文化内涵,及现代包装设计美感的茶文化图案,使得茶叶包装设计,能让人们有种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茶文化的“静、美、和、真、尚”等内涵得以充分展现出来[1]。

  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官有着强烈的刺激,因此色彩对引起人们的情绪与情感的共鸣,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茶叶包装中,好的色彩选择及搭配设计,对提升茶叶产品的外在吸引力,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等,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在我国茶叶包装的色彩设计方面,其背景仍然是以茶叶的自然生长地理环境为背景,在色彩选择方面则主要以绿色、蓝色、红色、黄色及褐色等颜色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茶叶其生长的地理环境都是绿水青山,因而在茶叶包装的色彩设计选择方面,选择蓝绿色,很自然的迎合了人们对茶叶的第一感官,从而为人们创设了一个协调统一的意境。此外,在以蓝绿色为主要基调的基础上,搭配以黄紫等颜色,则能起到很好的调和效果,让人有种置身于悠远意境的良好体验。

  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设计也是茶叶包装中的重要元素之一。美妙的茶叶包装图案与茶叶意境高度协调一致的色彩设计,搭配上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字,能够将茶叶包装图案中的有关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给人们一种高雅的享受。当前我国茶叶包装的文字设计中,主要采用古代茶诗茶词等文字,由于这些文字言简意赅,而又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不仅向人们展示该茶叶产品的基本特征及属性,还能向人们展示该茶叶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寓意的深意,从而提升整个茶叶产品的综合价值。如在一些茶叶包装上,经常可以看到诸如“杨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文字,来展示茶叶的文化内涵。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具有古典文化特色的茶诗词,对于迎合国人的民族性,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等,也有着积极作用[2]。

  随着茶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包装设计越来越受到茶企业的重视,其在茶叶包装材料及设计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加大,自然而然,茶叶包装设计成本的急遽提升,最直接的就是反映到茶叶产品的价格上,茶叶产品价格的提升,将极大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损害消费者利益。尤其是当前有相当一部分茶企业存在着在包装设计方面下下大工夫,而在产品质量方面不予以提高,甚至以降低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方式,来弥补在茶叶包装设计方面的投入成本,这使得茶叶产品出现了外强中干的现象,人们花费高价买到的只是包装精美的茶叶,而内里茶叶品质却较低,附加值的急剧提高,并没有带来茶叶质量的提升,这极大的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当前在我国的茶叶包装中,其包装材料主要有纺织物,木材及纸张等,很多茶叶产品在包装方面的花费甚至远远高于茶叶本身价值,而这些花费巨大,同时具有丰富内涵及价值的包装盒,在大部分消费者眼里,只是一种昂贵的生活垃圾而已,而这些生活垃圾在制作成精美茶叶包装前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资源,并耗费设计制造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其最后大部分成为了生活的废弃品,这些废弃品在处理的过程中,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和破坏,因此茶叶产品的过度包装对于生态环境,也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3]。

  精美的茶叶包装设计,其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然而任何产品都是以其使用价值为第一位的,茶叶产品亦是如此,虽然有很多茶叶包装其融合了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然而其终究属于茶叶产品的附加价值,其与人们对茶叶产品的终极追求相去甚远,长期以往,消费者将对茶叶的购买失去兴趣,从而极大的阻碍茶文化产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为热衷,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迎合了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需求,茶叶产业中蕴含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对茶文化内涵的追求,也是人们对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然而当前茶叶过度强调包装设计,而忽视了茶叶本身的文化价值及使用价值,不注重绿色理性的消费观念,而盲目追求茶叶的外表美观,这与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追求相背道而驰。因此,新闻媒体等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民众绿色理性消费理念的宣传推广,强化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在茶叶购买时,选择那些低碳环保,且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包装简单的茶叶产品,更注重产业产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其包装价值[4]。

  为了应对茶叶包装设计过度问题,保障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茶企业在经营管理理念方面,还必须树立其绿色经营的科学观念。企业要想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应更注重通过提升茶叶本身价值,而不是过于强调包装的作用,因而企业相关领导应制定一套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借助产品质量提升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部门与个人,要予以相应的奖励,对于过度使用昂贵包装的部门及个人,要予以相应惩罚,同时在企业内部树立其通过提升茶叶本身价值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最后,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进行包装设计,充分利用包装设计的优势,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企业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要更突出社会的普遍审美价值观,并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观,使得人们通过茶叶包装设计,可以从中体会到一种促人积极向上的体验,因而在茶叶包装上,要加强对其艺术及文化价值的设计投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改良社会风气的功效[5]。

  由以上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茶叶包装设计中蕴含丰富的茶文化,而茶文化内涵在茶叶包装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推动我国茶文化产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加大对茶叶包装设计对茶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1]周易华.中国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12-15.

  [3]王汭男.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构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16-17.

  茶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显性特征的元素,能够促进范围经济效应的实现。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通过将相互关联的经济资源进行整合,便能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此,将茶文化的营造和展示纳入到商业活动中,通过与其它经济资源进行互动和关联,便能达到促进经济资源整体化有效配置的目标。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也同样是茶叶消费大国。茶文化的商业化运作不仅可以从茶叶生产文化中来展开,也可以从茶叶消费文化中来实现。基于产业链条下的茶文化商业化运作,也就可以在实践和空间纬度上涵盖茶叶生产范畴和消费范畴的关联要件了。

  茶叶生产本身就含有文化元素,其中手工炒茶在大多数茶叶生产企业中都有保留,且手工炒茶后茶叶商品的市价不菲。作为一种传统手工工艺,手工炒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同时也能与以乡村游、田园游为特色的商业旅游项目相融合。从范围经济的视角来看,手工炒茶的观赏板块可以置于沿途观光项目之中,并主要展示给区域外的游客。

  体验性的主要内容便是邀请参观者参与到炒茶中来,游客可以“自炒自喝”。这种体验性就使茶叶生产与茶叶消费在旅游项目中得到了融合,并且也提升了旅游项目的新奇性和个体体验感。但从实践来看,这种体验性的商业运作价值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茶叶消费文化的商业化运作价值内容更加丰富。首先提炼出关联商品销售运作模式。根据笔者的市场调研发现,许多文化产品在销售中都会引入品茶项目,如书店专门开辟品茶区域,一方面方便读者休息和阅读,另一方面增加书店销售环境的舒适性。再者,如我国西南地区民间存在着品茶、听书等商业活动项目,从中也体现出了茶叶消费文化。

  从营销原理中可知,促销的目的在于巩固现实消费者,并着力挖掘潜在消费者。可见,关联商品促销则可看作为,茶叶消费文化助力关联商品的促销,使得消费者在品茶或购买茶叶商品的同时,获得目标商品的服务。

  在对茶文化进行商业化运作时,其价值的体现还依赖于是否与目标市场的消费环境相适应。若是仅仅从商家自身考虑来进行商业化运作,则无法充分与当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相契合,这样则不利于商业化运作价值的显现。为此,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环境植根性问题。

  “目的”构成了建立环境植根性的价值取向,也是茶文化商业化运作的切入点。具体而言,这里的“环境”主要指向商业环境,而商业环境又是由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旅游产业发达程度、消费者偏好、社会人文环境等诸多要素整合而成安博电竞。尽管所需整合的要素诸多,但唯有与环境植根性相契合才能充分发挥出茶文化的商业化运作价值。

  2.2建立环境植根性的手段与茶文化商业化运作价值形成途径相对应,也需要分别从茶叶生产文化和茶叶消费文化两个方面来建立。针对茶叶生产文化而言,需要提炼出该文化中的显性部分,即可以被游客的视觉所感知到,并借助文化载体来参与其中。相对而言,将茶叶消费文化通过商业化来与当地环境相契合,则远比茶叶生产文化部分复杂。从而,这也将成为下文阐述的重点。

  2.3建立环境植根性的效果一项商业化运作项目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实施成本和机会成本。若是项目最终的“经济利润”小于“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则意味着该项目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因此,建立茶文化商业运作的环境植根性,则需要对经济利润进行充分论证。

  商业环境包括:经济发展状况、旅游产业发达程度、消费者偏好、社会人文环境等在内的要素。是否在茶文化商业化运作时需要与之一一对应呢?笔者认为,这里需要借助经济学在谈及消费者偏好时的排序理论,即在基数效用论基础上,将影响茶文化商业运作价值的要素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在整合时增大前三位所占的权重。根据笔者的市场调研结果可知,建立环境植根性应着力整合消费者偏好、社会人文环境、旅游产业发达程度这三类要素。

  茶叶消费文化的商业化运作更具挑战性,且也更具商业价值。茶叶消费内容包括品茶和茶叶成品销售等两大环节,而各大环节又可与关联经济资源进行联合而发挥出范围经济效应。为此,解决消费文化的植根性问题需要与环境要素整合相联系,并突出消费者偏好和社会人文环境要素。之所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在于,茶文化商业运作的主线仍需围绕着当地文化产业的开发来展开,若是将茶叶仅仅作为一种商品进行销售,那么商业化运作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从现有的相关文献中可以感知到,许多作者在讨论茶叶项目商业化运作时主要聚焦于会计成本范畴,从而来计算出运作的实施成本。实则不然,经济学视角下更关注经济利润,即“会计利润-机会成本”的部分。因此,论证机会成本则成为了应有之义。然而,机会成本属于隐性成本范畴,无法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测算,所以主要依赖于“期望值”测算来进行转换。

  若要充分实现茶文化商业化运作价值,则需要与当地的商业环境相融合。建立环境植根性,便需要根据影响力因子大小进行排序来进行整合。无论是茶叶生产文化还是消费文化,都需要与消费者偏好、社会人文环境相适应。为此,我们首先就需要建立前置性调研机制,针对茶叶产地的消费者偏好和社会人文环境进行调研。然后,通过消费者偏好引导和适应来进行商业化运作。

  突出商业化运作的文化特质不仅是消费者消费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外在需要。这就意味着,在商业化运作手段构建上,针对茶叶生产文化需要突出它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并将其纳入到当地的生态旅游项目之中。通过将绿色生活理念植入到商业化运作模式之中,来迎合当地和外来游客的休闲需要。针对茶叶消费文化,则应在获取范围经济效应目标下努力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如,与书店、茶社、文化主题场所等相关联,通过提供品茶、茶道、茶具等显性文化元素,来增强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机会成本的产生必须具有两个条件:第一,该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第二,该经济资源的用途具有多样性。根据这两个条件来剖析茶文化商业化运作发现,我们应对商业化的运作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因为项目运作包括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这些都将产生高昂的机会成本。正因如此,应发挥当地企业在项目论证中的作用,从而降低政府部门运作所带来的价值偏差。笔者建议,茶文化商业化运作可采取PPP模式,来实现区域茶文化项目的品牌打造。综上所述,如何发扬我国茶文化中的精髓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应成为业界和学界未来的思考重点。在我国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加大对区域性茶文化的解读。

  本文通过在经济学视角下对商业化运作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商业化运作价值的环境植根性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有效措施可围绕着:根据排序法整合商业环境、突出商业运作的文化特质、充分论证商业运作的成本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2]寻桂兰.流动的晓溪———婺源县上晓起茶文化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传承[J].农业考古,2010(2):265-270.

  1.1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对于顾客感知价值,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定义,本文的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PerceivedValue,CPV)定义为:顾客在对产品或服务购买或使用的一系列整体过程中,顾客对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进行对比权衡后所产生的一个整体性的认知及评价。感知利得包含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功能效用、服务价值、心理上的利益价值、了解到的信息知识等价值要素。感知利失包含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时付出的整体成本,如时间成本、货币成本、体力成本、精神成本等方面的风险。顾客感知价值的核心是顾客在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点。

  1.2顾客感知价值的驱动因素顾客感知价值的驱动因素就是感知价值的来源或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要素。目前不少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的驱动因素研究,主要是在顾客的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的基础上来研究分析。顾客感知价值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由三大因素构成:客观因素,如产品、质量、服务及价格等;主观因素,如顾客的价值观、顾客的个人偏好及需求等;情境因素。

  1.3顾客感知价值的维度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顾客感知价值维度的研究主要分为二维论、三维论、四维论及五维论模型,本文主要从李刚的五维论来分析天福茗茶的营销策略。五维论是包含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感知利失和自我效能价值五个维度。五个维度定义如表1所示。

  天福集团系由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于1993年在大陆创办的茶专业集团。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大城市开设1300多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建有12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2家茶博物院,5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1所茶专业综合高校——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等“。天福”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全国获此殊荣的第一家茶业企业。截至2015年8月,天福茗茶已创下品牌茶终端销售第一、品牌乌龙茶终端销售第一、品牌茶具终端销售第一、品牌产品终端销售第一的佳绩。顾客感知价值在天福集团营销策略的应用如表2所示。天福集团,全国连锁,诚信经营;一样的价格,一样的品质,一样的服务。由南疆的海口一直延伸至北国的哈尔滨,由东部的上海一直延伸至西域的乌鲁木齐,国内省会城市及二线城市,到处可见天福茗茶的连锁店。天福集团将顾客感知价值相关理论应用于营销策略的效果极佳。

  第一,不断完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高顾客感知的功能价值。要重视产品质量保证为集团营运的重要条件,并特别关注审查及控制供应链中的原材料质量。通过提升集团内部测试能力,继续执行对质量保证的政策。第二,以人为本,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强化“人情味”的企业管理理念,以素养较高的员工为中心,尊重理解员工,与员工全面沟通,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培训传授传统国学精髓和茶文化等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员工的素养,从而提高顾客感知的情感价值。第三,继续拓展及优化线上和线下连锁零售网络,灵活运用各种促销策略,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顾客感知价值。第四,扩大公司的产能,优化采购成本,以此降低顾客感知利失。第五,加强产品创新力度,引领消费新潮流,确保提高顾客感知自我效能价值。进一步明确“吃茶趣”“、天心”“、天峰”“、放牛斑”等品牌定位,适应饮茶文化的新趋势,研发促进产品的多元化,提高茶饮料的市场份额。

  茶室空间设计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组成。本文通过对茶室空间设计中的茶文化元素进行分析,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茶文化并不是以单纯的符号和形式体现,而是融合了更为广泛的特征,即集合了思想内涵、空间布局、哲学思想等内容。茶文化是历史传统的积淀,是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形成的精华。茶文化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资源和文化特质,它不仅包括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非物质资源。其中,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材料、劳动力等,非物质资源包括文化物质、价值取向和审美价值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茶文化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在复杂的种茶、采茶等茶事活动中不断积累锻炼经过历史的沉淀,逐渐形成了丰富而优秀的茶文化内容和形式,在几千年的提炼中,茶文化展现出了特有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品质。我国的茶文化形式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这些丰富的茶文化形式凝聚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具有极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同时也为现代茶室空间设计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使其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以茶文化为基础的空间设计作品有许多,例如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纹样、建筑艺术等等。尽管茶文化表现手法各有不同,但都以传统茶文化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充分展现了茶文化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在传统茶文化中包含着各种传统符号元素,例如有各种极具茶文化内涵特征的图案纹样,古代图腾饰物以及宗教符号等,这些传统符号是古代劳动人民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对思想精神与情感的传达与体现。尽管传统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符号,但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茶文化元素也得到了积极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传统符号的加工提炼,使传统的茶文化符号得到重新整合利用,作为现代装饰元素出现在空间设计中,使室内环境更具浓厚文化氛围。主要运用方法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符号的抽象。这种手法在现代空间设计中使用得较为频繁,通过对茶文化符号进行简化和抽象处理,对传统的空间形式进行不断的加工整合,同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设计更具时代感和延伸性。其次是符号的拼贴变形。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人们对于茶文化也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这一方法是在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元素基础上,对传统元素构成进行抽象和变形等处理,使其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不同符号元素的拼贴,使新旧元素得到全新的组合,并使彼此之间形成一定的互动联系,能够展现出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最后是符号的移植组合。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史元素符号常常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这些元素符号的重新移植组合,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象和风格,不仅不失传统,而且迎合时代潮流,使新旧文化得到有机统一,也使传统茶文化焕发出更新的生机。此外,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还可以借用外来文化的元素符号,通过与传统茶文化元素的融合与统一,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同时也与国际审美标准更加贴近。对于外国人来说,这种设计元素的融合更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也更易于接受。

  茶室是反映当前社会的茶文化印记。茶室产生之初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饮茶的需要,为饮茶之人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完成饮茶这一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人们对于茶室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只满足于在物质层面的饮茶要求,而是上升到对精神文化的体验和享受。因此,现代的茶室建筑空间从外面造型到室内装饰和陈设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不仅强调茶室空间的实用性,更体现了丰富的茶文化思想内涵,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尽管茶室空间设计风格各有不同,但是却有着相同之处,即以茶文化为基础,以技术为依托,以文化内涵为延伸,茶室设计的风格不仅展现了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和情感价值,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情结。

  2.1茶室空间设计彰显了茶文化内涵茶室空间设计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茶室空间设计都不同程度地彰显了茶文化内涵。首先,从横向来看,任何室内空间设计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设计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体现不同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情感,是对当前社会文化风貌的集中体现。从纵向来看,任何室内空间设计都与时代的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文化是设计的基础和源泉,而设计是历史文化的展现与延伸,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2.2现代设计对传统茶文化的对应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对历史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茶文化又再次回到大众视线中来,人们对于茶文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当前有一些设计师却声称自己的设计抛弃了传统文化,对于这种说法,我们认为本身是不成立的,也是没有事实基础的。无论是传统设计师还是前卫的设计师,他们都是生活在传统文化氛围当中的,尽管他们希望可以脱离传统文化的束缚,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是紧紧跟随着他们的设计的,这种传统文化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文化和行为的延伸,是具有极强参考价值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从外在到内涵,都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传承性,从外在的语言、表现手法到内在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每一个元素都与设计紧密相关,对于任何一个室内设计师来说,都不可能脱离传统文化而实现作品设计,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为设计所用,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2.3传统茶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融合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历史文化内涵深厚。茶室空间设计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与茶文化相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积淀。室内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二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只有丰富的形式而缺少充实的内容,则算不上成功的设计作品,而仅有丰富的内容而缺乏形式的体现,也是带有缺憾的设计作品。因此,想要获得最完美的室内设计作品,设计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情感,挖掘出一切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艺术元素。首先要充分考虑设计作品的效用,要有优良的质地和情感体现;其次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因为脱离时展的作品就缺少了应有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再次,要充分考虑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行为和活动等方式的需求分析,进而使设计作品更具有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此外,室内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是隐喻的运用。想要设计出高雅独特的空间设计作品,就要通过隐喻等手法展现创作的美感与特色,传达出悠远的审美意象。这种设计手法也是在几千年的传统茶文化中提炼加工出来的,因此,设计师要充分发掘传统茶文化中的元素,将其运用到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来,不仅丰富了设计理念和内涵,促进了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设计师设计出优秀作品的必备前提和基础。

  传统茶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依据。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回归,传统文化逐渐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到积极广泛的应用,也成为当前审美价值取向的新标准。传统茶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浓厚的精神价值,而且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和延伸,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体验。茶室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否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层次有较大关系,设计师对于传统茶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也对他们的设计有一定影响。随着设计师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他们充分认识到传统茶文化的艺术审美价值,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充分运用传统茶文化元素,使其在设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努力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再加上造型和色彩的合理搭。

Copyright © 2012-2024 雷竞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