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风俗汇总安博电竞十篇
安博电竞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艺。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中华茶艺不局限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已经远播海外,有在日本的中华茶艺,有在韩国的中华茶艺,有在美国的中华茶艺等;在中国的茶艺也不都是中华茶艺,还可以有日本茶艺、韩国茶艺、英国茶艺等,不能将在中国的外国茶艺视为中华茶艺。而我所说的中华的传统茶艺则是具有纯粹的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何谓中华传统茶艺呢?
陆羽的忘年交、诗僧、茶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有:“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茶道,是“饮茶修道”与“饮茶之道”的统一,使修行落实于饮茶艺术之中,艺不离道,道不离艺,由艺进道。皎然的“茶道”兼有“饮茶之道”即“饮茶之艺”之意。
茶艺之艺是指艺术,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艺,但不同于茶学中的茶叶审评。茶艺是人文的,茶叶审评是科学的;茶艺是艺术,茶叶审评是技术;艺术是主观的、生动的,技术却是客观的、刻板的。在茶艺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因而种茶、采茶、制茶不在茶艺之中。
中华茶艺是综合性的艺术,它与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陶艺、瓷艺、服装、插花、建筑等相结合构成茶艺文化,茶艺及茶艺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的六类茶艺中,工夫茶艺又可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武夷工夫茶艺是指源于武夷山的青茶小壶单杯泡法茶艺,武夷变式茶艺是指用盖杯代替茶壶的单杯泡法茶艺,台湾工夫茶艺是指小壶双杯泡法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是指用盖杯代替茶壶的双杯泡法茶艺;壶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壶泡茶艺、红茶壶泡茶艺等;盖杯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盖杯泡茶艺、红茶盖杯泡茶艺、花茶盖杯泡茶艺等;玻璃杯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玻璃杯泡茶艺、黄茶玻璃杯泡茶艺等;工夫法茶艺又可分为绿茶工夫法茶艺、红茶工夫法茶艺、花茶工夫法茶艺等;民俗茶艺则有四川的盖碗茶、江浙的薰豆茶、江西修水的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等。
所谓民俗茶艺,是指一些地区性的用茶风俗,诸如婚丧嫁娶中的用茶风俗、待客用茶风俗、饮茶习俗等,讲茶俗一般指的是饮茶习俗。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饮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不同的民族往往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同一民族却因居住在不同的的省份或地区而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如四川的”盖碗茶”,江西修水的”茶”、婺源的”农家茶”,浙江杭嘉湖地区和江苏太湖流域的”薰豆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拉祜族的”烤茶”等。茶俗是中华茶文化的构成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由于各民族在现今的文化上都有一定的渗透和融合,所以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尤其是茶艺表演风格都融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茶艺着重在茶的品饮艺术,追求品饮情趣。民俗茶艺侧重在喝茶和食茶,目的是解决生理需要、物质需要。有些茶俗经过加工提炼可以为茶艺,但绝大多数的民俗茶艺只是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一种。虽然也可以表演,但不能算是茶艺。
但是经过民族茶艺师的精心提炼,很多传统的茶艺文化都融入到了民俗茶艺中,使得很多的民俗茶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茶艺,例如“昆明的九道茶”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侗族、瑶族和这一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他们世代相处,十分好客,相互之间虽习俗有别,但却都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做油茶,当地称之为打油茶。打油茶可以说是侗族和瑶族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习俗,光从原始和纯粹的制茶方式来看,是单调且特色不鲜明的,但是在行茶的程序中融入了传统茶艺的意境和手法之后,无论从音乐、服饰和器具上来说,融入了传统茶艺的打油茶,在民俗茶艺表演中具有很强的可观性和艺术性。
(2)曲水流觞。中国诗歌以韵文和对仗为主。春秋《诗经》是最早,其后历代各有成就。例如,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歌会诗会近年又兴起。中国诗文虽以个人创作为主,但名作往往出于各类园林活动中,如游戏宴乐、接风洗尘、离别相送、狩猎出游。曲水流觞就是源于宗教的诗歌活动。大约在周代,人们在三月上巳日到水边洗涤污垢以驱不祥,称为修楔。到了汉代,上巳节(晋确定为三月三日)在广大人民中流行起来。洗濯之后,文人们列集于曲水旁,倒洒于觞,任杯于流,杯到前须完成规定诗作,否则罚饮杯中酒。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谢安召集41名诗人于浙江绍兴兰亭借修楔举行诗会,完后由王羲之作序书写,名为《兰亭序》。因序中有“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楔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湍急,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后人便把这种活动称为曲水流觞或曲水宴。杜甫《丽人行》诗中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只是唐代长安上巳节是去曲江池,池引浐水,明洁灵动,而不是去河边。园林是曲水活动的载体,表现为流杯渠和流杯亭。北宋坡与四川涪州太守黄山谷在涪翁亭举行曲水宴。从江中引入的园中曲水称为“蜀曲水”。园中有曲水或流杯亭的还有:南越王宫苑曲水、上海青浦曲水园、扬州西园曲水、宋河南登封嵩山南麓的泛觞亭、清乾隆宁寿宫的禊赏亭、北京潭柘寺的泛觞亭的流杯亭以及静宜园虚朗斋前的曲水等。
(1)饮食民俗。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饮食不仅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也因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饮食民俗就是饮食文化的形象化表现。茶俗作为饮食民俗的一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内容丰富,各呈风采。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茶事活动。1)客来敬茶。白居易《曲生访宿》称“: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在古代中国最普遍的茶俗便是“一杯香茗暂留客”,表达对客人的问候和敬意,同时体现了中国人的好客美德和传统礼节。一般情景是客人来到主人家中或园中,寒暄问候,邀请入座,主人(或随从)立即洗涤壶盏,升火烹茶,冲沏茶水,敬上一杯香茶。主人讲究“端、斟、请”;客人则留意“接、饮、端”的举动。2)茶会或茶集。唐朝以茶为礼,以茶相馈盛极一时相关,在社会上兴起的饮茶风尚中,茶会是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种“。茶会”(即今之茶话会)一词,最早就见之于唐诗。周贺有诗云“:树倚池岛鹤,茶会石桥僧。”由此不难看出,诗中所记的茶会、茶宴或茶集,差不多都与寺庙僧人有关。现在的茶会是因不同目的而自由划分的。例如,节日茶会、纪念茶会、研讨茶会、品赏茶会、艺术茶会、联谊茶会、交流茶会等等。3)茶贩和茶博士。晋代《广陵耆老传》云“:有老妪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茗不减。”茗指的是茶水,老妪是最早的茶水小贩形象。后来虽发展有茶棚、茶馆、茶楼,茶楼里负责煎茶、煮茶、沏茶、泡茶的师傅被称为“茶博士”“。茶贩”则一直穿梭于街头巷尾,像是一幅特色民俗画。对此有诗为证:“银针碧螺漫自夸,玉壶沏煮胜紫砂。夏至日长行人少,担歇柳荫闲斗茶。”4)斗茶。斗茶又称茗战、点茶或点试,是审评茶叶品质优次的主要茶事活动,盛于两宋。斗茶时,先把饼茶击碎在小块,再碾成细末,放入烫好的茶盏,再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然后用特制的茶,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中泛起汤花,以比较茶汤的色、香、味。最后再品尝汤花,俱佳者获胜。斗茶比的是茶叶的质量,斗茶虽曰“斗”,不过是清茶数盏,文静雅观,还可以通过斗茶切磋采制技术,交流品茶艺术。5)花食。我国的花食民俗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在探索可以食用的物质时,就尝到了花的美味。于是,人们在园林中赏花的同时,花也成了一种食物资源。食谱、菜谱上的美味,有些是来自群芳谱。花食在人们的食物结构中,从古至今都占有一席之地,它与面食、肉食几乎是同样重要的。例如,云南少数民族吸食杜鹃花蜜或用花瓣煮汤吃,或晒干盐渍备用《。诗经》中就有记载吃木槿花的民俗,福建汀州人食用木槿花制成的“面花”,徽州山区的居民用木槿花煮豆腐吃。
(2)民间文艺学。民间口头文学是民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头文学包括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像是神话、传说和各种民间故事。神话所创造的神的形象和神话意象,十分鲜活的植根于文学艺术和民俗生活中,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作用。例如,相传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一年四季灿烂无比,并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后来此事被玉帝知道,玉帝就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也因为昙花是在夕阳后见到韦陀,所以昙花都是夜间开放。又如,扬州的琼花传说。相传隋炀帝有个妹妹叫杨琼,十分美丽。荒淫的隋炀帝居然打起了妹妹的歪主意,但杨琼坚决不从,羞愤自尽。隋炀帝为掩盖真相,把妹妹的尸体运送到扬州安葬。杨琼埋葬的地方,长出了一株奇异的花卉,开出了几十朵盘子大的花朵,颜色洁白如玉,花团锦簇,花香袭人。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花,便称之为“琼花”。隋炀帝闻讯来看,花迅即凋落。隋炀帝大怒,用剑砍树。但在隋炀帝死后第二年,琼花老根上又长出了新枝。
(3)岁时节日民俗。1)花朝节。多数地区的农历二月十五是民俗中花神的生日,也是百花的生日,称为“花朝节”,又称“花神诞”、“百花生日”。届期有种花、赏花、赏红等活动,故称“花朝”“。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生动写照。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唐、宋时期流传较广。明、清时期,由于未得到上层统治者的倡导和支持,花朝节就不如宋代时那么热闹了,虽也有赏花、饮酒之类的活动,但多限于文人墨客。在花朝节里,人们纷纷相邀出城踏青,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欣赏百花。江南一带,花朝节还有“赏红”活动。人们将红布或红纸制成小条,缠系在园林的花木树枝上或插在花盆中,为花庆贺生日。有的地方还有花朝节吃百花糕的习俗。民谚曰:“雷打百花心,百样无收成。”因而,民间还有以“花朝日”的天气晴雨预卜年成丰欠的民俗。除此之外,我国花卉资源丰富。花开时节,很多地方纷纷举办各种单独的花卉节日,梅花节、茶花节、梨花节、桃花节、荷花节、桂花节、节。2)寒食节与清明节。《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作为农事节气的清明,标志春耕时节的到来。作为岁时节日的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的有关风俗后,就产生了禁火寒食、祭扫祖墓、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斗草蹴鞠、插柳等风俗活动。禁火和祭墓两大寒食与清明的习俗,自周朝就有,唐代后两个习俗合二为一了。清明节民间还有戴柳、踏青、游春的习俗。3)上巳节。古来就有三月上巳日踏青、修楔习俗。在三月三日人们临水洗濯祓除,踏青游春,文人雅士有“曲水流觞”之戏,青年男女则野外郊游,娱乐嬉戏,与大自然相融互感,作为一种深层的生命意识,积淀在上巳节的民俗之中,世代相传。三月三日上巳节除了去除宿垢,宴会聚友,吟诗作赋外,还有春日竞渡的活动,希望祓除灾异于水上,是先由皇家引起后传入民间的风俗。
园林是民俗活动进行的物质载体,是历史上许多重要民俗活动的举办场地,同时也是自然美的文化载体。自然山水的精神大多存于意念之中,文人在为自己创设的文化环境园林之中,拳石勺水就象征了山水江湖,山水成为中国园林最基本的抒情性物质建构。园林设计应重视与民俗文化的交融和谐,以人为本,与自然对话,蕴蓄内秀,使人得以接近自然获得更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添加民俗活动的主题景观,再现古往今来蕴含深厚文化的民俗活动,将艺术境界与现实生活融合为一体,深化游人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乌牛镇位于永嘉县东大门, 东邻乐清市,西连瓯北镇,与温州市区隔瓯江相望,104国道穿镇而过。这里属于楠溪江流域,邻近东海,茶园多分布于沿江低丘缓坡,这里热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春天回暖早。山峦林木葱茏,植被完好,土壤肥沃,空气清新,云雾缭绕,大自然孕育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优越的生态环境,珍贵的早芽良种,精湛的工艺技术,诞生了优质名茶“永嘉乌牛早”。
2.1 上市早。“早”是乌牛早茶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乌牛早茶开采早,一般鲜叶采摘期为每年2月25日―4月5日,所有茶叶均为明前茶,比洞庭碧绿春、西湖龙井早上市一个月,在国内早茶市场独占鳌头,早茶市场占有率居全省第一。
2.2 品质优。乌牛早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匀齐,芽峰显露,微显毫,色泽嫩绿光润,内质叶底幼嫩肥壮,匀齐成朵,叶色嫩绿鲜亮,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鲜,滋味甘醇爽口。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2%,茶多酚17.6%,咖啡碱3.4%,略高于其它绿茶的理化指标。
2.3 纯度高。全县乌牛早良种覆盖率达94.1%,居全省第一。所有乌牛早茶产品都采用乌牛早茶树鲜叶加工而成,且每年仅采春茶一季,确保了乌牛早茶品质的一致性。
2.4 效益好。春茶季节一到,全国客商纷至沓来,乌牛早茶供不应求,最高价格达每公斤5000元,平均价格每公斤400元。
3.1 观赏价值。茶文化本身就是观赏价值很高的民俗文化,茶文化无论是茶具、茶点、茶楼、茶俗、茶艺、茶树、茶园等都体现着很强的观赏性。
3.2 体验价值。乌牛早茶文化是民俗的直接体现,茶文化中既包括了文化实体,又包括了非文化实体;既可以提供直接体验价值,又可以提供间接体验价值,因此茶文化具有特殊的体验价值和强大的吸引力。
3.3 商品价值。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并进入流通领域实现商品价值的过程。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可吸引更多的游客,形成商品系统性开发模式的潜力很大。
乌牛早茶文化民俗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可以预见乌牛早茶文化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笔者对其开发有以下拙见:
4.1 开辟观光茶园。茶树虽是一种经济作物,却又像观赏植物,茶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满目苍翠、生机盎然的茶园风光和夹杂着泥土味及淡淡茶香的清新气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对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颇具吸引力。观光茶园应融入当地民俗,如茶园旁搭建草寮,内部装饰具有山野情趣;溪涧上搭建集屋、桥于一体,气势如虹的木拱廊桥;采茶的姑娘穿着“古装”,姑娘、小伙子对唱山歌在茶园内劳作等等。游客来到茶园或欣赏美丽的茶园风光,或听导游讲述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或沏上一壶茶细品慢啜,或亲身参与茶叶的采摘,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脱俗。
4.2 建立茶农旅馆。都市生活的紧张压抑、喧嚣污浊,使都市人十分向往大自然的真山真水,渴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茶农旅馆可使游客完全体验茶农生活,满足这种心理需求。选择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茶乡,鼓励茶农建立茶农旅馆。利用闲置房屋作为客房,客房内,空调、电视机、热水器等生活设施应基本具备,要求清洁卫生;利用剩余劳动力从事日常管理和服务;利用自家的茶园、茶作坊作为体验旅游项目。让游客参与茶叶的采摘和制作,参与茶园的各项劳作,融入茶农的日常生活中,过几天茶农日子,感受到家庭式的温馨。茶农旅馆还可接待夏令营的城市学生。
4.3 建立地方特色茶馆。乌牛人好客,每当客至,必泡茶,因此形成了特殊的饮茶习俗。最有特色的茶事是山里人的饮茶,一把茶壶整日吊在灶前的炉塘上,煨着火。客人到,拨旺炉塘的火,瞬间铜壶发出吱吱响声,一碗现烧的茶水即刻捧上。乌牛北部山区人家,寒冬时节,置有取暖的“火厢”,“火厢”中有一张八仙桌,桌下有火塘,吊一把铜茶壶,客人围桌而坐,一边取暖,一边喝茶,别有情趣。根据山里人独特的饮茶习俗,在景区内,特别是一些古村落景区,可建立地方特色茶馆。
4.4 开发茶文化旅游商品。旅游购物是旅游者完整体验的一部分,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重视旅游商品开发研制。“茶文化旅游商品”笔者认为应包括各种品牌的茶叶以及茶具、茶食、茶画、茶书法、茶工艺品、茶旅游纪念品等涵盖茶文化各方面的旅游商品。
乌牛早茶是很好的旅游商品,关键是要挖掘整理各品牌茶叶的文化内涵,导游要善于运用茶文化知识,引导购物。茶业界人士应进一步注重茶叶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策略,并与旅游管理部门合作,“以旅促茶,以茶促旅”。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现实层面关联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作为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之一,饮茶在精神层面浓缩了中国文人的人生志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饮用茶的国家,中国茶业很早就具有商品化特征,茶业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少有产业之一,在绵延的种茶、制茶、运茶、卖茶历史过程中,既形成了深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又发生了无数跌宕起伏的故事。可以说,世界上千万种饮品中,最深沉、最浑厚、最隽永,最能把“文化”符号化的,就是茶。因此,关于茶的影视作品也屡见不鲜。茶文化博大精深,包含茶叶、茶人、茶具、茶食、茶市、茶事、茶史、茶业等等,可以被记录、被书写的内容十分丰富,为纪录片,尤其是文化历史纪录片提供了素材。《茶旅天下》,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茶叶概况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也是对中国茶文化历史的追溯与反思。电视文献纪录片《茶马古道》《云南普洱茶》《普洱风云录》是从不同角度记录了茶史和茶业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上栽培、利用茶树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茶园面积最多的国家。中国四大茶区分布在北纬18~37度,东经94~122度的广阔范围。茶文化发展的广袤时空为影视作品编剧提供了线索和背景。民国情仇电视剧《如意》就是以民国江南茶香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两大茶叶家族谭家、佟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台湾电影《斗茶》则直接以两个品类的茶的较量为故事冲突。2007年杀青的电视剧《铁观音传奇》以安溪铁观音的产生、发展、兴盛为主线展开故事。张纪中的新片《醉》把故事的舞台放到了著名的黑茶产地也是重要的茶业集散地湖南安化,讲述了一个茶商商战和情爱的故事。茶文化,往往成为影视作品叙事展开的起点和线索,或者成为影响叙事走向的重要因素。
茶俗是以茶为主体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习惯、礼仪,涉及社会的经济、政治、信仰、游艺等。每个民族大都有各具民族特色的茶俗,东西南北亦有不同。仅以茶事内容划分,就有茶叶生产习俗、茶业经营习俗、茶叶品饮习俗等;以茶俗文化分类,有日常饮茶、客来敬茶、岁时饮茶、婚恋用茶、祭祀供茶、茶馆文化、茶礼茶艺等等。[1]不管如何分类,在任何地区,茶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总是与其他民俗文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在影视作品中的茶俗也是如此。视作品在展示茶俗的过程中,融合了大量的民间服饰、民居建筑、岁时节日、乡土礼仪、戏剧舞蹈、琴棋书画、诗酒歌赋等元素,展现了各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了影视作品的文化底蕴。例如,香港无线集电视连续剧《茶是故乡浓》以广西贺州为外景地拍摄。贺州是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镇安博电竞,自古以来中原文化、岭南文化、楚文化、百越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生活在贺州的汉、瑶、壮、满、回、侗、彝等20多个民族创造了异彩纷呈、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在《茶是故乡浓》中,处处能看到贺州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地方民俗。故事开篇,就有一场因为山上发现珍贵茶叶紫箩袍,众人以抢花炮来取好兆头的戏。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因其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该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喜欢。融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茶文化关联着、融合着其他民俗文化,诸多文化信息共同铺开了影视作品所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勾勒出影视作品叙事的背景和场景,不仅让电影的视听形象异彩纷呈,而且也让影视作品的民族意味更加深远。
三、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和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了影视作品的精神境界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的精神内涵包含养生、修性、怡情、尊礼四个方面,其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茶禅一味等。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精行俭德”,意指茶的美好品质应该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电影《绿茶》讲述了一个散发神秘清香的都市爱情故事,表面上看与茶无关,实则是借用茶马古道的绿苦丁茶,用禅茶来解读男人和女人对于爱情与欲望的理解。中国茶文化继承了中国儒、佛、道的精义,讲究“清、怡、和、真”。茶道的主要目的是修身、怡情、养性,达到精神的洗礼,与儒学、佛教、道家的主题一致。茶道中“和”的基本含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人、茶事活动,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电视剧《第一茶庄》最后一场戏茶艺大赛比赛三题:炒茶、茶点和茶汤。男主人公输掉了第一题的比试炒茶,是女主人公凭借着一道融合了家国情怀、母情意的茶点“慈母心”赢得了第二题的胜利。第三题比试品汤,男主人公在历经人生苦难和考验后,充分理解了茶道真谛,因而在比赛现场沉心静气,反观内心,追求心境的清净与醇和,终于泡出好茶,赢得比赛。不管是茶点,还是茶艺,都考究的是茶人的道德与心境。茶文化的“和”既包含了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义、仁、忠”皆以“和”为核心。茶人有品,茶亦有品,世界万千种饮料中,最隽永、最能把“文化”符号化的,便是茶。电影《斗茶》以悠游古今茶界的茶圣陆羽之口,讲述了一个为茶所惑,又重获新生的故事。相传古代中国西南山区有种茶叫“黑金茶”,该茶有公母之分。“公黑金茶”饮后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意识亢奋,因而其族人仗势武力,欺凌周遭部落,争夺天下第一茶之名;而“母黑金茶”回味高雅、令人身心净空、烦恼暂抛、无法自拔,具有媚惑人心之能。这一公一母两种茶的茶性,都不能代表茶文化所推崇的茶人和茶品。公母黑金茶之斗,从宋代绵延到现代,其实也正是两种茶所代表的不同的茶德、茶品之争。影片对于中日茶艺的技法十分考究,茶具茶器也格外精细,展现了中日茶文化的差异。影片最后的一场斗茶大战跌宕起伏,茶艺手法如行云流水,最后胜负自分。斗茶的结局其实不是输赢,而是那种彼此交汇后的包容与理解,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同源文化各自发展后的归途,象征着心魔平复后的坦然境界。影片带着我们去追问,到底怎么能做出最好的茶呢?答案是一颗理解而又包容万象的心。这个答案,充分阐释了,“和”,既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然的态度和方法,更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茶文化的精神内涵的传递,正是通过影视作品中的茶人和茶事活动,通过每一个动作、每一泡茶汤、每一片茶叶传达出来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茶文化在彰显影视作品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其精神境界。
茶,是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在电影中,茶不仅仅是人物的道具,是“景”的构成,而且其自身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质是构建电影意境的重要因素。茶分“绿、白、黄、青、红、黑”六大类,这是因其原茶和加工制作工艺的不同而呈现的差异。每一大类中的每一款茶,都有其文化渊源,也有其特定的形、香、色、味,更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特定的冲泡方法。绿茶清新,红茶温润,青茶醇和,黑茶厚重,每一款茶在茶文化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茶和茶艺,作为电影意象,和其他电影意象一样,也可以传达人物内心情感、积累故事情绪、展现人物关系、形成故事节奏、推动情节进行,从而帮助影视作品意境的生成和主题的彰显与深化。如茶,滋味清香、本色淡雅;在药理上,味甘苦,性微寒;茶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之功效。在百花当中独树一帜,当露结霜凝、百花摇落、色殒香消之际,唯有含苞吐蕊,不仅有飘逸的清雅之风、多姿的华润之态、袭人的幽幽之香,而且有傲视霜雪的内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温文尔雅又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入茶,代表的是既质朴又清雅同时内心坚韧。影片《茶》讲述的是发生在西北某城市一对青年恋人的故事。因失恋而对爱情心灰意冷的青年铁路工人马建新结识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对爱情可望却不可求的青年女教师李卫华,俩人同为爱的归宿倍受煎熬,一次偶遇,加之共同的偏好——喝茶,使俩人在接触中开启了双方的心扉,终于越过了人生路上的障碍,在平凡中扬起了生活的风帆。翻飞沉浮绽放于杯中的茶,正是影片所讲述的真挚的友谊和纯美的爱情的象征,也是这对受到生活磨难最后笑对生活的青年恋人的写照。不同的人不同的秉性,会选择不同的茶、不同的冲泡方式。同样,不同的茶、不同的冲泡方式,也揭示出影视人物不同的性格甚至心理状态,表达主体的主观感受和寄寓主体的意绪。也许正如影片《霍元甲》所言,“茶品的上下高低,并不是由茶来对我们说,倒是由人来决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不愿做这个选择。”茶,这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一旦成为影视作品中的意象,对建构故事人物、展现人物关系、形成故事节奏就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红楼梦》原著亦真亦幻的写意空间里,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茶文化描写在小说中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茶事架构贾府由盛到衰的框架,茶事维系故事情节发展的纽带,茶事是丰富主题表达的手段”。[2]尤其在人物塑造和刻画上,茶是用来透视人物性格的“道具”。电视剧《红楼梦》中妙玉在栊翠庵为众人选茶、选水、选茶具及众人品茶的全过程,展现了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又都充满了寓意。吴宇森导演的影片《赤壁》中小乔只身一人赴曹营会曹操一节,是故事高潮将至的前戏,也是故事线索的节点。煮茶论水的过程,将小乔的优雅、静美与聪慧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煮茶品茶之静更反衬出两军对垒之下紧张的临战氛围。毫无疑问,茶和茶艺,作为电影意象,和其他电影意象一样,也可以传达人物内心情感、积累故事情绪、展现人物关系、形成故事节奏、推动情节进行,从而帮助影视作品意境的生成和主题的彰显与深化。
一、广州的茶业现状 广州被称为羊城、商贸城、美食城实际上,广州还是名副其实的茶城,这可以从六个方面加以证明,即:凉茶铺、家庭、茶楼、茶艺馆、茶叶市场和茶业博览会。 1.“广东三件宝:烧鹅、荔枝、凉茶铺”。到了广州,最为便捷、经济的饮茶方式就是喝凉茶,黄振龙、邓老、金葫芦、徐其修、清心堂等凉茶店遍布大街小巷,“两元一杯,五元一瓶”,让你在享用各种凉茶的同时还可收到清肺、润喉、祛湿等功效。 2.请客饮茶是广州人的待客之道,有客来访,主人都会取出上好的茶叶,娴熟地操作着精美的茶具,为来客冲上清香润喉的茶水。 3.茶楼遍布广州市区,提供茶水和茶点,既是市民饮茶聊天的场所,也是请客吃饭的好去处。历史悠久的茶楼多冠以“园”或“居”,如“文园、西园、陶陶居、陆羽居”,现代的多称酒家、渔港,如“广州酒家、新粤湘渔港”。茶楼里饮茶往往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是了解广州民俗风情的好地方安博电竞。 4.广州茶艺馆布置古雅、朴实,环境优美、清静,凸现了广州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迷人风情,城市的个性与品位浓缩到了一个个别致的茶艺馆中。 5.广州芳村拥有茶业市场,其中最大的南方茶叶市场商铺多达1500家。漫步其中,茶铺一家挨着一家,处处茶叶飘香,连包装、茶具都一应俱全。6.2010年的广州茶博会展会总面积5万平方米,设国际标准展位1300个,来自中国内地20多个省市和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家优质茶企参展,成为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茶展。可见,围绕着“茶”的饮用和消费,广州已经形成了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一条龙式的立体格局:凉茶店家庭茶楼茶艺馆茶叶市场茶博会因此,无论是微观的个人饮茶还是宏观的茶叶批发、茶叶博览,广州都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茶城”,“茶”不断塑造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俗特质。 二、从茶词茶语透析广州独特的茶文化 喝茶,准确地说是“叹茶”(享受茶),是广州人自在的生活方式,就连人们相互间打招呼,也是问“饮咗茶未啊(喝过茶没有)?”这相当于北方人把“吃饭了吗”当成问候语一样。其实,“叹茶”的确和饮食密切相关。喝茶的类型包括“三茶两饭”(早茶、下午茶、夜茶,午饭、晚饭),基本的用具是“一盅两件”(茶壶茶盅和供应茶点的器件)。如果朋友来了,不说“请吃饭”、“请喝酒”,而说“请饮茶”,主客在喝茶的同时还能品尝到精美的茶点。广州人喝茶“有脚头瘾”(忍不住要到茶楼去),喝茶和日常的交际方式、礼节习惯有密切关系。在茶楼喝茶,人多了可以“搭台”,喝完茶要招呼服务员,“行埋、单(过来、结单)”。“埋单”的说法也由此而来,但很多不懂该词真实含义的外地人却说成“买单”,意思大致相同,说法却迥异了。茶楼还能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比如男女叹茶“相睇(相亲)”、生意人“斟盘(谈生意)”、文人雅士“斟(侃谈)世界”、江湖人“讲数(摆平争端)”等等。广州民间也盛行着和茶相关的礼俗用语、生活谚语,婚俗方面的比如“受茶”或“接受茶礼(女方接受聘礼)”,“一女不受两家茶”,“打泻茶(退聘、退婚)”,“新抱茶(新娘子敬的茶)”。谚语“晨早一杯茶,不用请医家。”“酒满敬,茶满欺。”歌谣有“记得细时好,跟爷去饮茶。赤膊骑狮狗,屈针钓鱼虾”可见饮茶习俗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广州人的生活当中。历史久远,自然会留下不少与茶相关的奇联妙语,例如妙奇香茶楼的上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康有为题写的“陶陶居”,蔡廷锴为西南酒家(今广州酒家)题写的“饮和食德”。柳亚子有“粤海难忘共品茶”之句,则曰“饮茶粤海未能忘”;郭沫若也留下了“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的诗句。 三、传播茶俗茶语,提升广州的文化魅力与知名度 1.传播茶故事,弘扬广州独特茶礼节 饮茶的人,推崇的是“清、和、敬、美”的茶德。用当下流行语来说就是,“哥饮的不是茶,是美德!”这些茶德往往体现在广州日常饮茶的习俗当中,而这些习俗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个传说。乾隆生性好玩儿,有一次下江南的时候,带着一个太监在一个茶楼喝茶。或许是被茶客们互相斟茶的热烈气氛所感染,他顺手给太监也倒了杯茶。这下太监可吓坏了,但又怕叩头谢恩暴露了两个人的身份。毕竟是伺候皇上的太监,关键时刻灵机一动,用食指和无名指叩击桌面几下,以谢圣恩。这一机智反应受到了乾隆的赞赏。后来不知怎么坊间众人知道了这个事情,纷纷仿效。于是在广州当别人给自己斟茶时,便有了用双指叩击桌面几下以表谢意的做法。这个故事把饮茶习俗与风流雅致的乾隆爷联系起来,无疑增添了这一致谢动作的传奇性和知名度。另一个颇有特点的做法就是把壶或盅的盖儿揭开表示要加冲开水。相传清朝末年广州有个恶霸叫荣寿禄,是重臣荣禄的族侄,仗势欺人,为霸一方。一天,他设下一个敲诈勒索的骗局,到了一家茶楼,偷偷把一只鹌鹑藏在喝茶的茶杯里。当小伙计把盖儿掀开准备加茶时,鹌鹑展翅而飞,他便要茶楼老板赔他三千元。这事被当时的武林高手知道后,打抱不平,杀死了荣寿禄,才算了结。[4]从此,茶楼中便形成了只有等顾客把盖儿揭开服务员才去冲开水的习俗。这段颇有戏剧性的传奇故事,彰显了人性的丑恶与善良、群众的爱憎和智慧。 #p#分页标题#e#
2.传播茶俗语,弘扬广州本土茶风俗 一种风俗和文化对于外来人而言,最大的魅力恰恰在于其独特性和神秘性。人们对于陌生的言语表达,开始往往会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例如一个北方人听到广州的朋友说“请你饮茶”,一定会大惑不解,甚至会认为广州人抠门、小气。但等从酒楼饮茶完毕后,便能真正领略到广州的茶饮食习俗。如果他在广州多呆一个月,时常和广州的朋友喝茶,慢慢地就能学会“叹茶”,领会到喝茶的真谛。要想体验真正的茶俗,需要深入到广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诸如青年男女“叹茶相睇”,女方“受茶”、宾客参加婚宴喝“新抱茶”等。可以说在烟酒茶这三者当中,广东人把茶的价值和意义无限放大了。广州人这么爱茶,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饮茶习俗,这是广州自有的一笔丰厚文化遗产。 3.传播茶诗词,弘扬广州高雅茶文化 文人雅客、社会名流的题词诗句往往具有极强的传播和宣传效应,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之于寒山寺、崔颢的《黄鹤楼》之于黄鹤楼。显然,的“饮茶粤海未能忘”、柳亚子的“粤海难忘共品茶”以及郭沫若的茶诗“北园饮早茶”,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广州茶风俗的知名度。当游客不经意间看到“陶陶居”或者“饮和食德”时,如果能知晓撰写者是谁,无疑会在广州的茶饮中体味无限的文化意蕴。“茶不在香,有公则名。”正是与这些名人雅士的不解之缘,使得广州茶文化在具有深厚民间传统的基础上,平添了许多风韵和雅致。 四、寻求有效传播,变潜在茶资源为现实影响力 如何宣传好广州的茶俗和茶文化,是个宏大而复杂的课题,笔者考虑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做。 1.企业做好产品和品牌的营销 成功的案例就是王老吉的广告营销,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使得罐装王老吉红遍全国,凉茶也从广东、香港走向了内地。遗憾之处在于这是香港茶企的成功案例。显然在广告宣传和营销方面,广州大的茶企,如广州酒家、黄振龙凉茶、芳村茶叶市场等,还有更大的上升与发展空间。 2.开发、宣传茶旅游资源 广州旅游主管部门、旅行社以及茶企可以围绕凉茶铺、茶楼、茶叶市场做一个茶主题的开发策划,让广大的游客通过一杯凉茶、一次早茶、一斤茶叶,领略体验广州真正的茶俗、茶礼、茶情,通过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的特色饮食服务,让广大游客成为广州茶企和茶文化的免费宣传者。 3.制作茶宣传记录片 如果制作的宣传片能将茶故事、茶俗语、茶习俗、茶诗文等融于一体,把街头独立的凉茶铺、人声鼎沸的茶楼、清香四溢的茶叶市场、宏大气派的茶叶博览都囊括其中,使贩夫走卒、逸民志士、名流学者、文人墨客汇聚一堂,集观赏性、趣味性、实用性、科普性于一体,那么投放电视、网络,甚至手机等媒体之后,既能收到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会把广州茶城的观念深入人心。 对于一个人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一座城而言,内在的文化品性与独特习俗至为重要。茶对于广州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因此,传播茶俗茶语茶文化,塑造文化文明广州城,是一个亟待实现的现实课题。
常宁是全国的“油茶之乡”,油茶总产量居全国县(市)第一;常宁也被誉为“版画之乡”,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常宁有衡阳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塔山瑶族乡,地形地貌奇特,风光旖旎迷人,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的魅力在于特色,推动常宁文化建设的发展,必须立足我市实际,发掘地方文化历史底蕴,着力培育乡土文化,努力彰显城市文化的特色魅力。
油茶是常宁的传统特色产品。常宁栽培油茶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有油茶面积76万亩,是全国油茶之乡和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近年来,常宁以“中国油茶第一市”为目标,在发展油茶产业的实践中,注重以节会为平台,打造了具有浓厚常宁乡土气息的油茶文化。
(一)做大“油茶枝”文化。西方人吃橄榄,吃出橄榄文化,橄榄枝象征和平,常宁人吃茶油,吃出油茶文化,“油茶枝”象征健康幸福。原市委书记胡丘陵在2008年首届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中,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自豪地宣布:“常宁向全世界伸出‘油茶枝’,祝福全世界人民健康幸福”。今后继续做大“油茶枝”文化,扩大“油茶枝”文化的影响力,使“油茶枝”文化深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把对亲人朋友送“油茶枝”当作一种风尚,成为一种习惯。
(二)做深“茶山游”文化。油茶与大多数植物不同,先结果后开花,油茶花通常在油茶收摘以后开放,还能看到“花果同枝”的奇景。常宁2009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就是选在茶花甜馥,茶枝茂盛的油茶林深处召开的安博电竞,漫山遍野白色的油菜花,就是一道令人陶醉的风景线。常宁做深“茶山游”文化,要开辟油茶民俗风情游、油茶保健游、油茶生态游等等,使“茶山游”文化进一步向深度延伸,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使“茶山游”成为赏心悦目的回归自然的生态文化之旅。
(三)做实“博物馆”文化。我国20多名部级油茶专家于2009年11月对中国油茶博物馆选址进行了研讨,常宁市递交了《关于在湖南省常宁市建设中国油茶博物馆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随着中国油茶博物管的建成,人们将在这里畅游油茶发展的历史长河、参观油茶的品种和花卉、欣赏油茶加工工艺的嬗复、体验油茶的民俗风情、购买油茶的系列产品、感受油茶的独特魅力。
常宁版画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已经形成老、中、青、少500多位版画作者的创作群体,2008年常宁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0多年来,常宁版画在市以上获奖的有2000多件次,并多次出市、出省展出,深受国内外专家及爱好者的喜爱。版画市场潜力巨大,今后要将版画打造成湘南乡土气息浓郁,经济效益明显,产业链条完整的湖湘文化产业。
(一)壮大版画队伍。要提高现有版画艺术工作者素质,强化常宁300余美术教师群体的版画制作培训,稳固和发展常宁版画制作。注重青少年的版画培训。将版画课外兴趣活动纳入中小学校“第二课堂计划”。在全市形成一个以版画协会为“龙头”,以版画班为主体,以中小学生为基础的版画创作群体,使版画创作群体由现在的数百人发展到成千上万人 。
(二)展示版画风采。深圳欢澜是全世界版画爱好者的天堂,常宁版画已经两进欢澜。要力争在深圳欢澜这个国际版画创作与交易的最高平台,每年办一次常宁版画专展,把常宁版画更好地推向全国、全世界。也要让常宁版画走向寻常百姓,让版画成为大众艺术。还要开发出各类常宁版画旅游纪念品,推进常宁版画与旅游市场相结合,使版画新产品成为助推常宁旅游业发展的一张最具魅力的新名片。
(三)做大版画产业。努力把版画打造成一项有常宁特色的文化产业。要加强版画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扶持,成立版画发展指导中心统一管理。要建立版画产业创作和加工园区,做好版画新产品的开发、推广、销售,使版画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面向市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要建立中南版画艺术展示和交易中心,打造专门的版画街和体验专区,吸引更多的版画家来常宁开办工作室,办画展,让更多的画商来常宁创业,逐步将常宁打造成重要的版画中心。
常宁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得褡逑纾这里群山巍峨,山青水秀,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独特,是一块有待开发的旅游文化胜地,常宁一定要把“瑶寨风情文化”这篇文章做深做透。
(一)有助于大悟传统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茶文化和承载其文化景观是大悟的宝贵财富,通过传承和“生产性”保护这些文化景观对大悟历史文化发展以及茶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本地居民的自我认同意识。外来文化的扩散渗透会使地域文化发生重构和变迁。而自我认同意识的增强会提高当地居民参与保护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保护大悟生态自然景观大悟地区生态环境优美,植被物种丰富。本课题将系统评估部分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规划景区环境容量,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建设生态旅游城镇,逐步形成绿色旅游概念,增强当地社区居民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三)有助于大悟城镇经济协调发展大悟地处大别山,由于受缺乏茶叶专业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其茶业向省外市场开拓潜力的发挥。研究认为,通过挖掘城镇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旅游新亮点,能够进一步开拓茶叶潜在的消费领域,从而带动整个茶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并通过旅游业大幅提高大悟城镇化的水平。
大悟茶园营建研究应该注重茶文化历史积淀,讲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氛围营建,将传统茶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和融合,用新的设计手法展现传统文化,使传统茶园空间焕发生命力、吸引力。主要从文艺、禅茶文化、制茶工艺科普、茶俗特色与景观营建等方面开展研究。
(一)自然景观大悟县三里镇“柏园生态茶叶园”,位于大别山西端,东依擂鼓台,南邻马鞍山,北连豫南信阳和罗山,柏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温夏暖,秋爽冬寒,干湿得宜,植被茂盛,云雾密集;土地肥沃,山水秀美。茶农们从20世纪60年代起,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开山垦地建茶园,基地8500亩,年产茶叶1.6万千克。政府以柏园为中心,以黄龙寺、擂鼓台、马鞍山、孤山寨、响水潭为放射圈的生态茶叶公园为战略目标,经过六年的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如今,大悟茶叶远销国内外,不仅茶叶贸易往来频繁,而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沿途时而是荆棘丛生的悬崖,时而是云雾缭绕的山脊,被称为“大别山的天路”。
(二)人文景观主要对大悟地区的民俗文化、茶叶贸易景观、茶园文化景观、茶歌文化景观、禅茶文化景观等开展系统性的调查、整理和发掘。资料表明茶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据《大悟民俗文化》记载:宋朝时,杨八姐率三千将士,消灭叛军,两军交战时宋军被冲散,被困在九里关西边山上,众将士因吃野菜充饥而患病,杨八姐采摘柏园茶叶冲泡后给将士饮用,将士顿时神清气爽。擂鼓台:杨八姐率将士征战,让山羊脚踏战鼓猛击,发出“咚咚”响声为将士助威,一举消灭叛军为民除害。此后该山被命名为“擂鼓台”,史称“杨八姐大战擂鼓台”。黄龙寺:大悟茶农采摘茶叶进贡皇上。皇帝喝后,顿觉口齿醇香,心旷神怡,于是下拨官银,在茶园的猴石山下建一座寺庙,赐名“黄龙寺”。柏园: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九里关,听民间传说杨八姐的故事后,来到黄龙寺品茶,龙颜大悦,将黄龙寺茶叶钦定为贡茶,黄龙寺茶从此名扬天下。黄龙寺山清水秀,翠柏森森,赐名“柏园”。
(一)传统造园手法与茶园景观营建借用国画中山水写意的手法,呈现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卷,山峦起伏,云雾缭绕,鹭栖湖区水面宽阔,渔舟唱晚,茶园内古树参天,植被茂盛,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龙头岭山顶龙头阁,达到传统造园手法中“景随人迁,人随景移”的最高境界。
(二)禅茶文化与茶园景观营建黄龙寺朝觐、祈福依托区域内的佛教文化元素,在硬件物质载体与软性文化载体上显现佛教的观光功能,并结合禅茶显现养生功能。按照庙旧址,重修黄龙寺,按照建筑中轴线向东西延伸,修建山门、十八罗汉殿和天王殿形成寺庙规模气势;既有水塘位置修建放生池及停车场,并在黄龙寺左侧山坳处修建素芳斋,依托柏园茶场,加载禅茶文化内涵,打造禅茶园和竹林精舍,使区域改造环境成为佛文化朝觐、祈福、修心养性之所。
(三)制茶工艺科普与茶园景观营建营建赋有文化内涵的茶园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能起到茶工艺的科普作用,让国内外游客、大中小学生们在游览茶园的同时,还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及烦琐精细的制作技艺,通过现代营建方法展示设计方法来弘扬湖北茶文化,如还原历史场景的雕塑故事广场结合茶博物馆的图片、文字、声光电子多媒体材料等。博物馆里的“历史空间”,还原旧时茶作坊,并且布置原始制茶工具,蜡像制成的茶农人物形象,描绘出人们正在进行茶叶炒制、熟练包装等故事场景。茶工艺大道主要户外展区,用来展示茶的培植方法、制作技术、茶艺、茶道、茶俗等发展历程,以时间顺序设计雕塑故事广场,采用雕塑和石壁、浮雕的形式表现新鲜的茶叶如何变成成品茶的整个制作过程。例如其中一组“少女采茶”就生动地塑造妙龄少女纤纤细指采茶忙的场景。“放歌茶园”塑造了茶农一边唱茶歌一边往筐里放茶叶欢声笑语的劳作景象。雕塑故事广场不仅讲求人物形象生动,布局也做到疏密有致。按历史沿革规划叙事性参观游览流线,让游人在每个具有故事情节的空间中转换,感受到茶文化历史内涵的博大精深。
(四)茶俗特色与茶园景观营建多元化茶俗是指在人们长期的茶事生活中,年长越久积累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习惯、礼仪。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地区、每个民族茶俗的特点和内容不同,仅湖北地区就有很多种。为了更好地向世人展现大悟不为人知的传统茶文化历史,通过田间调查法发掘大量古老民间传说、神话,经过对民族艺术的精心挑选和编排,创作具有现代性更为大众所能接受的茶艺、茶歌、茶舞、茶诗,使之成为原生态的代名词,茶俗文化本身的多元化将会推动茶园景观营建的多元化,使之成为一个极富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场所。茶园景观的营建应当重视茶俗特色并重构茶俗文化景观,有助于增强大悟茶文化的认同意识和当地居民的自我认同意识。湖北荆楚文化历史悠久,茶俗茶事活动异彩纷呈。在茶园营建是可以引借湖北其他地区,苗族、土家族、侗族的茶俗文化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如宜昌土家族的油茶汤是茶叶拌炒米、核桃仁、芝麻、花生米、黄豆芽,加上姜、葱、蒜等佐料,用菜油或猪油炒焦而成,提神解渴,味道鲜美;土家族的吊锅子茶,正如神农架民谣所唱:“抓把老母叶,丢在吊锅子中,冷水煮三煮,热水冲三冲,姐三盅,郎三盅,粗茶味也浓。”此外,还可以融入大悟地区其他民俗风情在设计中,如口彩风俗、饮食风俗、劝酒风俗、农事风俗等都可以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茶园在回归传统同时也在多元化、与时俱进。
民间艺人展示周策划方案 文章作者:弟弟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11月14日22:52 2003清河坊民间艺人展示周 ——活动日程(每日)节目流程大纲 活 动 宗 旨: 2003年西博会特色街区展示周期间,清河坊将首次推出民间艺人展示周。清河坊作为杭州保留、开发较完整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市井民俗风情的老街,举办民间艺人展示周,旨在弘扬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挖掘深厚的民间民俗文化,全力打造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的旅游特色、文化品牌,从而营造和培育上城旅游良好氛围,打响历史文化游在上城的牌子。举办这项旅游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民间艺术的认识与鉴赏力,推动上城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保留与发展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 使其进行必要的民俗演绎,形成特有的风景线。 各式商家、摊位的工艺品品展示,艺人绝技、绝活的展示(吴山广场民间工艺品展、河坊街民间艺人绝、绝活表演) 19:00—21:30街中各种形式的点缀(灯光、背景音乐、艺人表演),形成一种喜庆的氛围,营造效果。 各主要的表演区域连点成线,将吴山广场、河坊街、鼓楼的三者的演出相呼应,王星记扇面描金、胡公馆采茶舞及古筝表演、太极茶道表演、市井风情小热昏表演、鼓楼社区舞台民俗歌舞、戏曲表演等,将各种演出穿行,此起彼伏使气氛一直延续高潮。 2003年10月22日 —清河坊民间艺人展示周之“民间工艺品”主题日 时 间内 容地 点备 注 8:30—9:00各参展单位进场吴山广场 9:00—17:00民间工艺品展示吴山广场 期间,穿插民俗戏曲及歌舞表演吴山天风舞台 9:00—16:00清河坊原有各经营商户根据要求,促使其进行必要的民俗演绎,形成特有的风景线。 各式商家、摊位的工艺品品展示,艺人绝技、绝活的展示(吴山广场民间工艺品展、河坊街民间艺人绝、绝活表演) 19:00—21:30街中各种形式的点缀(灯光、背景音乐、艺人表演),形成一种喜庆的氛围,营造效果。 各主要的表演区域连点成线,将吴山广场、河坊街、鼓楼的三者的演出相呼应,王星记扇面描金、胡公馆采茶舞及古筝表演、太极茶道表演、市井风情小热昏表演、鼓楼社区舞台民俗歌舞、戏曲表演等,将各种演出穿行,此起彼伏使气氛一直延续高潮。 2003年10月23日 —清河坊民间艺人展示周之“缤纷夜游”主题日 时 间内 容地 点备 注 19:00—19:10更夫开道、皇帝驾临吴山广场与清河坊之间 19:10—19:20许仙白蛇传保和堂 19:20—19:30王星记扇面描金王星记 19:30—19:40采茶舞及古筝表演胡公馆 19:40—19:50太极茶道表演太极茶道苑 19:50—20:00吴山婚俗与王老虎抢亲太和茶苑 20:00—20:10市井风情小热昏表演大井巷口 20:10—20:20皇帝借药、皇妃把脉胡庆余堂、方回* 20:20—20:30印花蓝布作坊表演吴越人家 20:30—20:40现场书画表演荣宝斋、品石轩、雅风堂 20:40—20:50皇帝问菜王润兴 20:50—21:00状元迎驾状元馆 21:00—2bsp; 9:00—16:00清河坊原有各经营商户根据要求,促使其进行必要的民俗演绎,形成特有的风景线。 各式商家、摊位的工艺品品展示,艺人绝技、绝活的展示(吴山广场民间工艺品展、河坊街民间艺人绝、绝活表演) 19:00—21:30街中各种形式的点缀(灯光、背景音乐、艺人表演),形成一种喜庆的氛围,营造效果。 各主要的表演区域连点成线,将吴山广场、河坊街、鼓楼的三者的演出相呼应,王星记扇面描金、胡公馆采茶舞及古筝表演、太极茶道表演、市井风情小热昏表演、鼓楼社区舞台民俗歌舞、戏曲表演等,将各种演出穿行,此起彼伏使气氛一直延续高潮。 2003年10月26日 ——清河坊民间艺人展示周之“民俗歌舞”主题日 时 间内 容地 点备 注 8:30——9:00演员进场吴山天风表演队伍待定 9:00——10:00民俗歌舞表演吴山天风 9:30——10:00演员进场鼓楼社区大舞台表演队伍待定 10:00——11:00民俗歌舞表演鼓楼社区大舞台 13:00——14:00民俗歌舞表演吴山天风表演队伍待定 14:00——15:00民俗歌舞表演鼓楼社区大舞台表演队伍待定 9:00—16:00清河坊原有各经营商户根据要求,促使其进行必要的民俗演绎,形成特有的风景线。 各式商家、摊位的工艺品品展示,艺人绝技、绝活的展示(吴山广场民间工艺品展、河坊街民间艺人绝、绝活表演) 19:00—21:30街中各种形式的点缀(灯光、背景音乐、艺人表演),形成一种喜庆的氛围,营造效果。 各主要的表演区域连点成线,将吴山广场、河坊街、鼓楼的三者的演出相呼应,王星记扇面描金、胡公馆采茶舞及古筝表演、太极茶道表演、市井风情小热昏表演、鼓楼社区舞台民俗歌舞、戏曲表演等,将各种演出穿行,此起彼伏使气氛一直延续高潮。 2003年10月27日 ——清河坊民间艺人展示周之“市井风情”主题日 时 间内 容地 点备 注 8:30—9:00活动开始进场河坊街、鼓楼、吴山广场 9:00—16:00民间艺人绝技、绝活展示河坊街 9:00—16:00民间工艺品展示吴山广场 9:00—16:00民间工艺精品展示鼓楼 9:00—16:00清河坊原有各经营商户根据要求
于2013年7月7日至9日,在恩施州以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民众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开展调查。
此次调研,课题组发放“关于湖北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的调查问卷”共360份,其中有效问卷356份,调查人群涉及到恩施州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尽力使调查结果精确而有价值。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1%的人说土家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是从唐朝开始的,20%说是北宋,另外34%的人不知道(图1);对于土家族人的信仰(对神的敬仰),1%的人很了解,1%的了解,42%的不是很了解,还有56%的人不知道(图2);有关土家族诗歌(万颗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着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所孕育的文化知识,16%的人认为说的是喝油茶汤、51%的人认为是拜茶、23%的人认为是咂酒、10%的人不了解(图3)。
以上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出:恩施人民对于传统的历史、信仰及诗歌文化内容,多数人都能够正确选出相应的选项,懂得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历史信仰和诗歌本来就是传统封闭式社会所产生的文化,是特定民族、地区、环境或特定行业、阶层的人们的生活需求。对于当时特定的社会、特定的人群来说,那些风俗习惯都是他们世世代代必不可少的文化内容。历史和传统的民俗文化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流传于民间的大部分历史文化及民族信仰活动,都是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带有极其浓厚的娱乐性质、艺术内涵和历史意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推动作用。
恩施是一个文化丰富、乡土风俗多样化的地区,课题组调查了土家族“儿女会”的日子(一般在农历7月12日),结果是:38%认为只有未婚女子可以上街赶场;43%认为只有青年男女可以上街赶场;1%认为无论婚否的男女老少都可以上街赶场;18%的人不清楚。如图4。有关哪种土家族手工刺绣走出国门?78%的人选择西兰卡普,22%的人选择绣荷包,无人选择针织内衣和枕头秀(图5);土家族人的哭嫁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婚姻习俗,对于其本质,课题组进行了调查,87%的人认为是对父母的思念,10%的人认为是结婚女子对出嫁的迎接(图6)。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恩施州土家族人对传统的节日风俗非常注重,了解的比较多。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哭嫁则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特色文化,也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叛,传统的文化体现出了本民族人民对民族文化和生活的热爱。
喝茶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关于土家茶文化安博电竞,图7显示了“四道茶”的情况。
土家有“四道茶”,除了白鹤茶、泡儿花、油茶汤三中外,还有哪一道茶?66%的人选择了富硒茶;31%的人选择了红茶;1%的人选择了鸡蛋茶;2%的人选择了铁观音。
这幅图表显示出了恩施土家族人对茶文化的热爱,他们利用自己所在土地富有“硒”的先天优势,留传下了“富硒”这道茶。大多数人能够正确选择出“富硒”,但还有34%的人不知道“四道茶”中有富硒,这也说明了恩施传统文化在广为流传的同时慢慢被部分人淡化。
“过赶年”是土家族人的一种习俗,经过调查,课题组了解了他们为什么要“过赶年”。1%的人认为是为了纪念本民族英雄、30%的人认为是为了提前消灾纳福、45%的人认为是为了早迎新年、还有24%的人认为是为了过好年末(图8);在土家族特有舞蹈的调查中,91%的人选择“摆手舞”,其他9%的人分别选择了秧歌舞、狮舞、篝火舞蹈(图9)。此数据表明恩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相当不错,但还有少数人不知道或没有意识到去了解传统的风俗人情,这促使我们思考怎样加大对土家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土家文化。
对土家族文化的态度。17%的人表示很喜欢;51%的人表示喜欢;2%的人表示一般;30%的人表示不喜欢。
对首届“施州古城灯笼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举行对恩施的文化发展的影响怎样?48%的人认为起重要作用;36%的人认为起较为积极的作用;16%的人不了解此活动。
图10显示恩施州人对传统土家族文化的喜爱程度,68%的人喜爱,2%一般,30%的人不喜欢,这充分说明了传统的民族文化虽然有其优越的一面,但也有缺失的地方,人们在继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选择比较,力求使其本身变得更加完美全面;对于恩施土家文化的展望,课题组了解了首届“施州古城灯笼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举行对恩施文化发展的影响,有84%的人肯定此活动对恩施文化的正面促进作用,其他人不了解这个活动(图11)。这表明恩施文化的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各项活动都在加强文化的融合及发展。土家族文化不断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将使恩施逐步变成一个“文化强都”。
恩施土家族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变、与时俱进,总体上呈现出积极的态势。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还是有少数比例的人群对于恩施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的内容不了解,也不关心。近年来,我国持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西方文化的传入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在一小部分民众的心目中,民族风俗文化是一种落后的文化,没有必要继续传承。再之部分年轻人热衷于现代音乐、服饰、饮食、娱乐等,对传统的歌舞、茶道、诗歌文化等视而不见。
在宏观的时代背景下,恩施民俗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果不对民俗文化加以传承和保护,再过几十年它可能会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暗淡于老百姓的记忆里。民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我们应该弘扬其优越之处,改进瑕疵之点,让源远的民俗文化在时代语境下涓涓长流。
壮族《甜茶》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如果茶中放有糖,男青年饮“甜茶”,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这种表达的方式,很特别,很有中华民族的传统。
白族“烤茶” 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贵宾。有宾朋来访时,主人就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茶放在砂罐里,边烤边摇,待茶叶烤到发出清香并泛黄时,便用沸水冲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茶煮成后便倒入瓷盅,双手举杯,敬给客人。
藏族“酥油茶” 其做法:把茶砖切开捣碎,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滤出茶渣,调入食用酥油,茶汁和酥油就混合成乳白色的“酥油茶”。每有宾客来访,全家在帐蓬外恭候,待客人进帐坐定后,女主人即双手缓缓捧上酥油茶敬给来宾,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蒙古旗“奶茶”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奶皮子、炒米等,其味芳香、成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他们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彝族“腌茶” 这是云南山区的部分彝族同胞喜爱的一种“茶”。将采下的鲜茶放入灰泥缸中,边放边压,直到压满,最后用重盖子压紧,数月后,即制成味道独特的“腌茶”。
从其民族性来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茶俗。蒙古族的咸奶茶,尔的奶茶和香茶、藏族酥油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佤族的盐茶,主要是用茶作食,重在茶食相融;傣族的竹筒香茶、回族的罐罐茶等,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享受,重在饮茶情趣。尽管各民族的茶俗有所不同,但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凡有客人进门,不管是否要喝茶,主人敬茶少不了的,比敬茶往往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客来敬茶,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礼仪。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的茶道、茶艺、茶礼、茶俗,在饮茶的统一性下都清晰地表现出其民族性的区别。如日本茶道的宗教色彩(特别是禅宗)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茶道的表演也非常严格,甚至烦琐,对日本民众日常饮茶的普及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习惯清饮乌龙、普洱、花茶,茶俗与我国南方相仿或相近;非洲地区各民族饮茶习俗则以西北非的薄菏糖茶为代表,煮薄菏糖茶有一套程序和专用茶具,所用茶叶主要是我国珍眉、珠茶等高挡绿茶;欧美地区各民族的饮茶茶俗则以英国的英式饮茶法为代表等。
从其区域性来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广人多,由于受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社会风情以至地理气候、物质资源、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的特点。如对茶叶的需求,在一定区域内是相对一致的南方人喜饮绿茶,北方人崇尚花茶,福建、广东、台湾人欣赏乌龙茶等。这些都是茶文化区域性的表现。
从其传承性来说,茶文化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社会性安博电竞、广泛性、民族性、区域性决定了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成为中华文化形成、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例如,在当代特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茶文化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推崇,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茶文化也随时代的发展而融入现代文化理念和时代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