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茶文化的含义优选九篇安博电竞

  安博电竞茶文化的成型和发展历史悠久,自我国商周时期便已将茶叶作为被统治阶级向统治阶级上供的贡品。汉朝时期,茶叶以滋补品、药品的形式成为佛教参禅的专用物品。直至三国时期,茶文化的发展已颇为成熟,饮茶已基本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必不可少习惯性行为。到了唐宋时期,茶叶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大量的茶馆、茶楼开始出现,斗茶、赠茶等将茶叶作为提高生活品质附加品的现象普遍,同时形成了当今仍然保留的敬茶文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精神文明国家建设的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取,为茶文化增添全新活力与内涵。在新时期文化不断转型升级的思潮中,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含义也在随之拓展、延伸、扩大和创新,将茶文化与现代高度的科学技术、新媒体行业相融合,吸收资本经济市场精髓,为茶文化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得以显著提升。茶叶的价值是确保茶文化价值的基础和前提,随茶叶行业国际交流频率日趋提高的促使下,茶叶附加经济价值显著提高,使茶文化传播方式逐渐向现代化、科学化、大型化、社会化、国家化以及国际化发展。进而,致使茶文化内在含义快速膨胀,影响力迅猛提高,成为世人瞩目的人类文化重要内容。

  年代久远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与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人文、文化、历史充分结合,衍生出日本茶道、韩国茶道以及英国茶道等。英国是茶叶行业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虽然我国已有四千多年茶文化历史,但英国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饮料公司,该公司在茶叶方面的生产总值超越我国七万余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立顿茶叶象征着一种都市化、时尚化的现代生活,以价格低廉且品质优越的表现,是我国大部分茶叶行业与茶文化领域不可比拟的。现阶段,喝茶已成为英国人民的基本生活内容,是展现男性绅士风度、女性优雅气质的一种礼仪,也是女王等本国贵族出席重大活动不可缺少的礼仪性程序。日本的茶文化受中国影响最为深刻,其茶道不仅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更具备相对独立的本国民族风情,随时间的不断推移,日本茶文化已形成独特的系统和流派。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内涵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物质元素,利用茶文化系统内涵的具体分析,可以充分感受到茶文化整个体系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更能将其中所展现的文化元素演变成为当今各种艺术创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和文化铺垫。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体系的发展创作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思路,使文学作品可以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使作者改变传统创作理念、风格,进而使整部文学作品的品质、深层含义得以大幅提升。在现当代的茶文化思想体系中,其不仅具备相对丰富的物质元素,也具备相应的精神文化含义。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含义方面,茶文化为现当代文学构思环节、创作环节提供了充足的文化素材。同时,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明价值和精神价值规律,成为规范认知和学习体系的有效内容。美国著名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K.Langer)在其著作《情感与形式》中,表示生物生命构型与艺术构型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在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情感融入方式,可使生命具体形态得以升,成为具有多重体验的情感形态。感官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工具,感情是生命感官系统、思考组织受外部环境和内在性格所产生的精华。因此,在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将茶文化生命内涵投影于作品当中,进而激发人类情感,通过观者情感上的共鸣,使作品的文学审美价值得以升华。从感性的角度审视茶文化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其独具特色的灵性和生命形式特点,是激发文学作品不同含义的重要因素。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正源指出“作家眼中的茶叶,是富有精神和思想的鲜活生命,茶叶的纹理、质感等外观元素是激发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有力工具”。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体系中,包括了大量不同创作素材的元素内涵,不管是具体事物,还是基础创作理念,其现实上均和客观应用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相对于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思想体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而言,研究茶文化融入于文学创作的具体表现机制,对于茶文化思想理念的理解和传承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文学作品内容中,对茶文化的理解蕴含着大量幽默、风趣的元素,与其他作家相比彰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在贾平凹先生的笔下,喝茶不但是普通人的一种名堂,对于佛家弟子而言,也是禅文化的一种体现;对于道家子弟而言,喝茶又是一种道法;对于现代知识分子而言,喝茶则是一种文化内涵、精神内涵的阐述。由此可见,在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文学思想中,喝茶既是一种修养、品格,又是一种极具情感元素的情怀和情操,同时也是乱世时期各种事物的一种形态诠释。

  我国文学巨匠老舍先生作品《茶馆》中,对茶叶和茶文化均有较为成熟的全面认知和立体化描写。老舍先生本人对茶文化与喝茶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并对整个喝茶活动和其背后所蕴含的茶文化真谛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探究。因此,老舍先生在个人文学作品创作体系中,利用茶文化映射出老北京、旧北京的社会背景,展现出大裕茶馆的兴起、繁荣直至衰落的变化过程,实现了将茶文化充分融入文学作品创作的理想效果。由此可见,虽然老舍本人并未从事过茶叶、茶楼行业,但是由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文化修养,以及对事物敏锐的艺术化观察力和反叛精神,使其实现了众人眼中的普通物品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奇特过程。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是将作品融入茶文化元素最多的作家之一。在汪曾祺先生一生的文学创作中,融入大量茶文化元素,富含了大量的茶文化思想理念,充分展示出作者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茶元素文化的深刻理解。在汪曾祺先生的著作《泡茶馆》一书中,利用自身对昆明各所学校大门口多种茶楼、茶馆的了解,以及对茶馆、茶楼等商业性和文化性价值的探究,进而将整个茶文化系统所蕴含的价值元素加以诠释。通过对汪曾祺先生文学作品的阅读,读者可深刻体会到茶文化对于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影响力。

  鲁迅先生对茶文化理解颇深,并对喝茶、品茶、赏茶有着独特的喜爱。在鲁迅进行文学创作时,时常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品茶。进而,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将茶文化的感情价值充分发挥,不仅将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加以诠释,更将文学作品赋予了生命和活力。例如,1933年十月,鲁迅先生在《申报》发表散文《喝茶》,该文形象生动鲜活,推理和论证严谨科学,具有极为强大的说服力。以喝茶开头,又以喝茶结尾,使茶元素贯穿文章整体,以茶文化映射出“雅人”极具病态的思想情绪,蕴含鲁迅对黑暗社会鲜血淋漓人生的反抗态度。

  梁秋实先生文学作品富含大量的茶文化元素,在其散文《喝茶》中,开篇便写到,我不善于品茶,也不精通茶道,更不懂得茶经。实则不然,梁秋实先生是我国现当代作家中,对茶文化理解最深的一位,其认为“茶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的发展史,如同瓷器文化、中国画文化同样重要,在文学作品中谈及茶文化,就如同谈及人生,使情感、精神均归于茶香之中”。《喝茶》整篇文章以茶为主线,从茶的品种、茶道用具,到喝茶的艺术,对读者通过文学作品了解茶文化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茶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紧密关联,文学作品通过对茶文化元素的运用,可大幅提升自身文化价值,优化文学底蕴,彰显文学气质。茶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频繁出现,可使自身现已具备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挥。因此,茶文化与文学创作是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文化共同体,是文化层面与文化载体层面的良性循环。

  [1]谢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学作品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7(2):360-361.

  所谓茶艺课程,就是以中华传统的茶艺为教学内容的课程。茶艺课程教学本身有教学时间短、学员基础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对低等特点。在茶艺课程教学当中渗透历史文化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事业和个人的修养,对于茶艺课程在教学以重大。同时也对于推进以茶艺课程为代表的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商业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茶艺课程的教学往往会急功近利,更加强调围绕商业价值的实现来展开,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而不关注学生知识底蕴的提高。事实上,茶叶作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代表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茶艺课程教学当中对学生施以文化教育,是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也是茶艺课程教学当中所关注的内容。

  文化教育指的是在茶艺课程的教学当中,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更多的以茶艺相关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文化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底蕴,帮助学生在进行茶艺表演当中添加进更多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内容。

  具体而言,文化教育包括历史、哲学、手工业的相关内容的教育。在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当中,向学生宣讲我国茶艺课程的来源历史以及茶道所表明的哲学思想,并且适时地向学生传达茶具在古代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演进历史。进行类似的文化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应对工作当中遇到的突况。根据实践经验,茶艺表演的时间当中经常会有客人向表演者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果两者不能够完满地回答出客人的问题就会使茶楼的形象大大受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茶艺表演的艺术效果。

  对于文化史的讲授式茶艺课程当中进行文化教育的应有之义。在这里,文化史的讲授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讲解了茶的历史。中国古代的茶艺课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古文化当中,茶除了作为一种饮料,同时还曾经以治病救人的药材的角色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因此,茶本身所包含的精神内核和历史底蕴时,不了解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学员如果不了解其中的背景单纯通过观察茶叶这样简单的物质形态,并不能够联想出它其中所代表的历史含义。而帮助学生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茶道当中的相关动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茶道水平。

  其次是讲解了茶具的历史。茶具的使用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道杯茶壶等用具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含义十分深厚。如果在教学过程当向学生表达了这些茶具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含义,只会让学生对于茶道所使用的工具产生内心上的崇敬感,也就会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具有非常深刻的仪式感,有助于良好表演效果的产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国古代文化当中,非常强调“规矩”的养成,在茶艺课程和茶道表演当中也莫出其右。在茶艺课程的文化教育当中,强调和重视“规矩”的养成,事实上强调的是一种仪式感,是要通过学员的一招一式,营造一种庄严雅致的氛围。“规矩”的养成,并不在一朝一夕,而是要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茶艺表演的习惯。在不知不觉当中让学生从心底树立起一种对于“规矩”的尊重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对学员每一阶段的茶艺学习都有严格的要求,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在无形当中引导和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规矩”。

  同时茶艺课程教育当中,还引入了中国古代师徒教学模式当中的一些理念。例如,对于那些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戒,让学生在心中为自己划下明确的界限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这样做,也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树立学生的“规矩”意识。

  上面提到,茶艺课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非常深刻的哲学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茶艺课程的文化教学当中,教会学生茶艺课程当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成为了相关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是“知止”的思想。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满杯酒半杯茶,余下半杯是交情”。这里其实蕴含的是一种“知止”的思想。这种思想指导人们在实际生活当中,要以谦让和包容之心待人接物,能够以虚怀若谷的心胸和姿态来面对人际交往。教会学员这个道理,一方面提高了学员的自身素质,也帮助学员更加深刻的理解茶道精神。

  再有是“明礼”的思想。在茶道表演当中,无处不体现着对于观礼客人的尊崇,这种行为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尊重他人的理念。向学员传达这一思想,在帮助其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质量方面大有助益。实践中,茶艺课程的氛围相当雅致,学员在文雅的教学氛围中,深刻体会到了“礼”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茶艺课程源远流长。茶艺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在茶艺课程当中向学生传达相应的文化理念,对于提高茶艺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仪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信息论所描述的信息传输过程与翻译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信息的传递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信息通过信道传递的过程,而信道的传输容量总有一定极限,在翻译中这就相当于读者的接受能力或解码能力是有限的。从理论上讲,原文的信息负载,即某一文本所含信息的绝对总量,一般与其信道容量相吻合,也就是原文应适合作者心目中读者的接受能力。但由于译文读者不是“原来交际活动中的一部分”,必然缺少原文读者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因而信道容量必然要狭窄得多,译文读者的解码能力相对也就较弱。同时,又因为译者要尽可能从语义和形式两个方面忠实于原文,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知识所造成的理解问题,很容易出现信息传输过载,即信息负载大于信道容量,形成信道堵塞。这样一来,译文信息过载和译文信道容量相对狭窄自然会形成一对尖锐的矛盾。《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由陆羽用古文撰写而成,虽然全文只有七千多字,但是句句精炼,富含深意,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茶学知识和中国茶文化内涵。对于姜欣、姜怡来说,其母语是汉语,这可以帮助她们很好地理解《茶经》和中国茶文化。但她们没有西方的文化背景,所以在语言转化过程中,对信道容量的控制难免会有一定偏差,出现信息过载的现象。而对于Carpenter来说,作为英语本族人士,他具有西方文化背景,可是在原文的理解上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难以将原文一些重要的文化含义很好地表达的现象,对读者而言也会形成信息过载。

  《茶经》是一本富含大量茶学知识和中国茶文化的茶典籍,且年代久远,其中所蕴含的茶学精华较难参透,更何况要转换成其他语言,所以在《茶经》翻译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信息过载现象,主要表现为译者翻译时对一些必要的、但西方读者难以理解的信息缺少必要的解释,或者是在译文中出现太多与原文主题关系不大、对西方读者而言价值不大的信息,造成理解上的负担。但通过拓宽信道容量和删减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可以使译本更有效地传达原文主题,体现茶学知识和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拓宽信道容量是在忠实原文(包括语义和形式)的前提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如纽马克所言,“填补语言之间的空白”,使信道变宽,使信息负载与信道容量之间形成新的吻合与平衡,即冗余等值(redundancyequivalent)。众所周知,不同文化背景的文本都有其独特的含义,但这通常会造成非本族人士理解的困难,使这些本是精华的文化不能得以成功传播。而通过拓宽信道容量的方法,增加对文化背景的解释性信息,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和领悟。尤其《茶经》是一本融合了大量茶学知识和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的经典之作,所以需要译者更加仔细地去斟酌其中所隐含的信息,适当地增加相关信息,使西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为中国读者,我们自然知道五行的含义和其重要性。它包括金、木、水、火、土这五个要素,道家认为而这五种要素又都相生相克,从而达到自然界的统一和协调。在“茶之器”中介绍了风炉上刻的字:“坎上巽下离于中”,并解释说“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按照《易经》的卦象解释,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就是说,煮茶的水在上,风从下面吹,火在中间燃烧,风炉和釜为金,木炭为木,煮茶时,阴阳五行皆备,实际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和谐的过程,所以煮沸出来的茶能“去百疾”。通过与天地万物本是和谐的道家思想结合,陆羽强调和谐思想在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性。结合茶性和自然,就是想通过五行来传达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中国茶文化思想,同时这也是他作为茶人对自己的要求和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更重要的是,这也是《茶经》的核心思想。而对于西方读者而言,五行“fiveelements”在他们的背景文化中并没有如此深刻的文化意义,甚至都不知道是指哪五个因素,所以在这里,有必要翻译的时候,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增加解释性的信息,拓宽信息容道,使原文的茶文化内涵得以有效地传播。对比两个译文,我们可以发现,姜没有做任何的解释,而Carpenter做了简单的注释,这是非常必要的。

  《茶经》主要是介绍茶学知识,宣扬中国茶文化,但原文也有不少与中国茶文化和茶学知识无关,只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解释一些文字出处的信息。对于《茶经》翻译而言,《茶经》英译本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效传达《茶经》中所蕴含的中国茶文化和茶学知识,而书中所载的其他信息则是次要的。同时对于西方读者而言,大量无关的信息也会造成他们的理解负担。所以为避免给西方读者造成理解负担,其译本的主题应紧扣中国茶文化和茶学知识这两点,对一些与这两点无关的信息进行删减。对比中美译者的《茶经》英译本,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他们对原文的理解度不同,造成在对信息进行删减时所做的处理也不同,最后达到的效果也不同。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其中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式,具有多种多样的名茶品名,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提升了茶叶的制作工艺水平和质量,这也就很好的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进步。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茶文化逐渐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喜爱和欢迎,这也就直接促进了中国茶文化英语翻译的形成。但是就目前来说,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问题,限制着茶文化英语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是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过程,以及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能够应用的相关技巧策略,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中国茶文化英语翻译的规范性,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茶文化之间的相关交流与合作。

  在对我国茶文化进行翻译之前,首先最关键的就是需要适当的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翻译的更加准确、全面、完整。首先可以大量的阅读关于茶文化的相关书籍、文献,这样就能够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到中国的茶文化,为后期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需要注重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比如互联网、计算机等,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到茶文化的内容,为后期茶文化翻译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能够保证茶文化翻译的规范性[1]。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茶文化相关文献、资料的时候,应该加强收集相关的翻译资料文本信息,这些资料在后期的翻译工作中会发挥出重要的参考作用。另外,针对所收集到的传统文化资料信息来说,还应该详细的整理和归纳出资料信息中的重点内容,比如在阅读资料的时候可以着重研究《符号学与文学翻译研究》、《舌尖上的中国茶》等方面的文献书籍,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翻译出中国的茶文化[2]。同时对于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相关文言语句、中国古诗词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查阅,通过详细的分析之后找出在英文翻译中最佳的表达方式,因此就需要借助《汉英词典》、《英语翻译常用词语手册》等相关的翻译辅助工具,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这样就能够保证翻译的准确性[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其他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欢迎及程度不断加深,由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生活习惯、自然条件、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的茶文化,这就直接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翻译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中国的茶文化得到更好的推广,在进行英文翻译的时候就必须保证其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中国的茶文化来说,历史悠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史上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翻译中国茶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凸显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比如茶的名称翻译、茶的种类等方面的信息。

  在翻译中国茶文化的过程中,当对应英语翻译和源语言之后就能够发现,对一些茶品名或者是茶名来说,是能够直接进行翻译的,如果两者之间难以很好对应的话,一般则是采用意译的方式。在中国茶文化中,常常会包含着大量的民族特色文化、地域特点、人名等方面的特色内容,这样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空缺,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来说,一般则多是采用音译的方法[4]。另外,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就直接影响着翻译策略。中国的茶文化紧密联系着其传统文化,这样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为了有效的弥补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就可以应用补偿策略方法来进行规范翻译。比如在翻译中国“雪芽茶”的时候,如果直接进行源语言翻译,对两者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直接忽略的话,在源语言中体现出的特有美感和魅力就会淡然无存。在进行音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语法特点充分的凸显出来,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和禁止出现中式英语的情况。在翻译中,如果存在一些语义重复或者是缺少实际含义情况的话,可以根据全文的含义来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删减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音译。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限定修饰词语或者是进行重要修饰的词语的话,一定要根据原文的含义,慎重的选择翻译表达方式,完整的翻译出原有的含义[5]。

  在进行中国茶文化翻译的时候,很可能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在中国的茶文化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四字式语言,即成语,虽然中国的成语字数很少,但是却能够表达出多种信息内容,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仔细推敲和分析的话,是很难将源语言中的独特韵味翻译出来的;另一方面是在中国茶文化中,有的时候会出现字数较多的茶名,这样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就必须使用大量的修饰词,但是这样就会造成译文的臃肿、繁杂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认真的分析和考虑,怎样才能够既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传达出来源语言中的含义。

  在翻译中国茶文化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遵循翻译规则,这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约束着翻译者的翻译理念和观念安博电竞,严重影响着翻译者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翻译规则就是交际规范理论和关系规范理论,翻译者需要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充分重视。

  在约束交际规范理论的过程中,是为了实现读者能够更好的解读出源语言中的信息和文化含义,这样读者在阅读之后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认识到中国的茶文化。在翻译中国茶文化的时候,译文是难以完美的再现出源语言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信息和内涵,因此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只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翻译误差。比如在中国茶文化中常常会引用一些古诗词或者是典故,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这样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的弱化这一方面的内容,其中的文化特色应该一定程度上进行淡化,这主要是即使完整的翻译出来,国外的读者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反而会妨碍读者更好的了解中国茶文化[6]。

  所谓的关系规范理论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源语言中的语义会对译文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也并不是说需要一丝不差的翻译出来,这也是在翻译过程中几乎不存在的现象,因此在实际翻译的时候译文需要最大限度的忠于原文。

  在中国茶文化中自然就会包含着中国的特色文化,特别在翻译茶名、茶的品质等方面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凸显出中国特色文化。

  如果在翻译原文中包含着茶叶形色、茶叶产地、民族特色等方面内容的话,为了更好的翻译出原文中所具有的含义,就可以应用直译+注释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翻译,对于这种翻译形式来说,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文中的文学风格和作品风格,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到中国茶文化特色[7]。有些茶名是根据采摘时节、香气、产地、形状等条件来制定的,或者是含有一些古老的文化内容,这样用直译的方式就能够充分的表达出精髓语义,然后再通过注释的方式,读者就会更好的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在翻译带有地名、人名等内容的时候,直译是最好的翻译方法,但是由于国外的读者并不是足够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地理信息,因此加上注释的话,就能够很好的理解。比如中国的茶名中有“大红袍”、“乌龙茶”等特定名称,通过音译+注释这种翻译形式的话,除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向往[8]。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茶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注重英语翻译是促进其快速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更加准确的翻译出中国茶文化,对其进行规范翻译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2]褚亮.“一带一路”背景下茶艺语言外宣翻译技巧及策略[J].福建茶叶,2016(7):312-313.

  [3]罗天霞,姜燕.跨语言文化视阈下英语影视剧片名翻译技巧和策略探究[J].中国培训,2016(16):48.

  [4]刘泽权,张丹丹.假如林语堂翻译《红楼梦》———基于互文的文化翻译实证探索[J].中国翻译,2015(2):90-95.

  [5]张艾莉,张阿会.大学英语四、六级有关中国文化的段落翻译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175-17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言现象研究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和概念合成理论分析茶语言现象,阐释茶文化对国人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心理层次的影响,揭示茶的精神和品性影响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具、婚姻、宗法、政治、价值和伦理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茶文化的民族特性,拓宽茶文化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围。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发展迅速,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①重视心理感知,人们的概念系统是在身体的感知和体验基础上认知加工形成的。②认知语言学为研究语言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法,外语界和汉语界先后出版大量论著,形成了研究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音位学、认知词汇学和认知句法学等分支以及认知语言学与心理、社会、文化等语言外部交叉学科的研究。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水融,语言是一种生物文化生态龛,是一种社会习俗,承载了文化信息符号,而文化是语言的管轨,不同的文化管轨制约着不同的语言,语言具有民族性。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茶文化,语言和文化结合,为茶文化的研究增加新的视角,拓宽研究范围。

  认知隐喻理论、认知转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隐喻理论不仅在语言里,也根植于人们的概念系统中。隐喻投射是具体源域对抽象模糊的目标域的跨域投射,使抽象事物易于理解。认知转喻理论是“穿越型连接”的外向型连接。“穿越型连接”包括内向型和外向型连接,内向型是初始域,即事物的中心知识,③如“我买了本鲁迅”,“鲁迅”作为人的生理特征(身高、肤色、性别、国籍和职业等)属于认知转喻“穿越型连接”的内向型的初始域,而“鲁迅的书”是外向型。概念合成是产生新义和概念压缩的基本心理活动,基本运行机制是在输入空间中建立部分匹配,输入空间中的元素有选择地投射到一个新的“合成”心理空间中,是形成思想和语言的必要条件。①文化的物质层次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方式及全部产物,具有获取功能和创造功能,是文化系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起源于中国的茶是茶树的叶子或芽,经过加工可用来泡制作为饮品。中国人爱茶、喜茶,日常生活用具和食品也与茶相关,如茶杯、茶缸、茶壶、茶瓶、茶炉、茶几、茶托、茶盘、茶匙、茶点、茶饭和茶碗等。根据认知隐喻理论全局环境,生活用具隐喻映射了国人对茶的喜爱,茶的意义影响了整个民族。根据认知转喻理论,带有茶的用具已不再是单纯的盛茶、烧茶、茶水和点心、茶水和饭食的功效与含义,也不再是表示事物中心知识的内向型的初始域。茶杯、茶缸、茶壶、茶瓶和茶炉可以盛置或烧白开水,茶几、茶托和茶盘可以放置其他物品,茶匙已成为进食用或调饮料用的小勺,茶点已扩展为精致糕点的含义,茶饭泛指饮食,其含义扩展为转喻的“穿越型连接”的外向型。人们生产出反映人类文化的人造物品,代代相习,其文化也延续下来。现实世界的事物是与文化观念联系起来,合并和整合成一个新的概念系统。②语言棱镜中的词汇观察到文化物质层次的种种景象,展示了物质文化的痕迹。

  文化的制度层次是人改造社会的活动方式及全部产物,即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制度、风俗以及相关的理论、规范等,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③古代对待茶相关的事物谨慎而严谨,且礼仪较多。

  (一)茶文化对婚姻制度的影响婚姻制度打上了茶文化的烙印,茶的端庄、典雅、和静与和美,隐喻映射婚姻的庄严、和美和忠诚的含义,茶的品质和精神隐喻映射婚姻的不同阶段。1.“受聘”隐喻为“吃茶”。古时称喝茶为“吃茶”,现代部分方言仍保留这种说法。“受聘”隐喻映射为“吃茶”的含义。如:(1)种芝麻,必夫妇同下其种,收时倍多,否则结稀而不实也。故俗云:长老种芝麻,未见得者。以僧无妇耳。种茶下种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明郎瑛《七修类稿》)夫妇齐心协力种茶籽,收获多,隐喻映射夫妻对婚姻家庭应该忠诚或婚姻应“从一而终”,这是生活取得幸福果实的关键。独善其身的人种茶籽或颗粒无收或不能移植,隐喻映射没有婚姻家庭的人生活的幸福果实不易获得。所以,古时女孩子“受聘”隐喻为“吃茶”,茶的端庄和典雅表达了婚姻的庄重和忠诚的隐喻含义。(2)一女不吃两家茶。“不吃两家茶”隐喻“饮茶”应专心致志地品味一种茶的味道,隐喻映射女子要“从一而终”或“至性不移”之意。2.“订婚”“结婚”和“同房”隐喻为“吃茶”“定茶”与“合茶”。三茶六礼———古时订婚时隐喻为“下茶”“受茶”或“吃茶”,结婚隐喻为“定茶”,同房隐喻为“合茶”,茶的端庄、宁静、致远的品质隐喻含义体现在婚姻的不同阶段。

  (二)茶文化对宗法制度的影响茶文化体现在中国宗法制度中,茶的精神和品性与儒家思想欣欣相应。茶“重德”“和敬”的品质隐喻映射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严格、庄严和不可僭越,影响与规范人们的礼仪、行为和举止。例如,古时喝茶,尊者坐左位,依顺时针旋转,卑者坐右位,长幼尊卑贵贱划分明晰。喝茶时,茶盏不要有响声,不要吹凉,不用茶勺,不可一饮而尽,应慢慢品饮。茶水不能满溢,七分满适宜,茶水是热的,满了烫手,对客人不敬。所以,俗语“浅茶满酒”,酒是凉的,斟满表示尊敬,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重德”“和敬”的品质隐喻映射而体现在饮茶的仪式和规范上,也隐喻映射了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严格。如“端茶送客”:古时,客人告别时,以茶送客,茶的“和敬”的品喻映射对客人的尊重;主人对客人不满下逐客令,以茶送客,茶的“和”的品喻映射婉拒客人,而又不失颜面。下属拜见上司,须上司举手口称“请茶”,并由上司先饮,下属方能端茶品饮。倘若上司仅端茶而不饮时,即暗示“逐客令”,侍者随呼“送客”声。(裳《三十年见闻录》)茶的“敬”的品质隐喻映射了古时人们对地位尊卑的遵从,茶的“和”的品喻映射了委婉的“逐客令”。

  (三)茶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茶马古道”———茶、马和古道三个不相关的心理空间以茶为穿引线,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使三个心理空间联系在一起,建构成新的心理空间。古时,藏族人主食牛羊肉,饮茶可以降解脂肪,缓解燥热,喻为“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但是藏族地区不产茶,汉族地区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需要马匹,而藏、川和滇地区产良马,茶和马通过概念合成为新的心理空间“茶马互市”,进而形成促进民族间贸易、迁徙和融合的道路,隐喻映射带有即时环境和历史特征的“茶马互市”为“茶马古道”,是贸易繁荣和文化融合的象征。明洪武年间颁布《茶马法》,严禁私人茶马互市,驸马欧阳伦私自倒贩茶叶被处死,茶文化在政治制度打上了深深的隐喻烙印。

  文化心理层次是人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方式及全部产物,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等,反映的是人与自身的关系。①

  (一)茶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1.茶馆。喝茶、品茶的馆子,又称“茶楼”,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产物。茶馆始于唐、兴于宋、普及于明和清,发展为不同种类的茶馆,如清茶馆(不售酒的茶馆)、大茶馆(如现在大饭店)、书茶馆(讲评书的茶馆)及酒茶馆(售酒的茶馆)等。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个体部分组合成整体,格式塔着眼于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而非仅限于分离、孤立的元素。②茶馆已不仅仅是喝茶水的地方,已融合了不同的元素,应把茶馆的个体部分整合起来,才能体会其文化历史韵味,如明清的茶馆演变为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演艺活动和行业聚会的地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人为中心体验客体,偏重人的需要,而不是从客体出发反映客体,客体认识寓于价值评判之中。茶馆是喝茶的地方,原本属于事物的初始域,即内向型连接,但根据人们的生活需要,被转喻映射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象征、浓缩的小社会,已属于事物的外向型连接。不同的隐喻思维方式体现在文化中的特征不同,如成都的茶馆具有说书、打麻将、养生和艺术品鉴定等特征,隐喻映射了成都人休闲安逸的生活方式。北京的茶馆有京剧、评书和大鼓等曲艺演出,京韵十足,隐喻映射了北方人豪迈、爽快的性格和做事方式。2.人生如茶。中国人的思想以“天人合一”为主旨,以人对外界事物的体验为主,强调人生与境界的人生观。“人生如茶”隐喻映射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如不同茶的味道,品味茶隐喻为体验人生。人生的初始之路是创业的阶段,艰难辛苦,犹如“苦茶”;人生的成功阶段享受回报,犹如“甜茶”;人生的总结阶段,回味人生经历苦甜的滋味,犹如“香茶”。吃茶的“一苦二甘三回味”是人生经历的写照。3.歇后语。人们的思维活动是隐喻性的,中国人的隐喻思维方式有独特的民族性,歇后语即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现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的前一部分是事物的描述,后一部分是形象的隐喻解释,幽默风趣。茶文化中也含有大量与“茶”有关的歇后语。如:(1)茶馆的火剪———倒霉(煤)。茶馆烧开水需要煤球,火剪夹煤球或捣碎煤块,“倒煤”谐音隐喻映射人们做事情不顺利。(2)茶壶掉了把儿———只有一张嘴。茶壶有两个嘴,一个是壶口,另一个是壶嘴,掉了把儿意思是壶嘴掉了,剩下一个壶口,只有一张嘴隐喻映射“能说会道,没有线)爆米花沏茶———泡汤了。爆米花泡到茶水,变软泡汤了,隐喻映射“做事没有结果”。(4)玻璃杯沏茶———看到底。玻璃杯里的茶水透明清澈,杯底一目了然,隐喻映射“彻底了解人或事物”。(5)不倒翁沏茶———没水平。左右摇摆的不倒翁沏茶,没有平衡,隐喻映射“没知识、没能耐”。(6)茶馆搬家———另起炉灶。茶馆搬家重新开张,隐喻映射“人们做事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二)茶文化对价值系统的影响中国古文化的实用理性影响着人们的实用探求,是事物对人的实际用处和人对事物的希望和需要,是人和人的需求作为评价事物价值的尺度。受儒学“中庸之道”影响,人的处事方式体现了包容与和谐、灵活与变通。例如:(1)下午茶。吃茶点时间不是正餐吃饭时间,隐喻映射为较随便和非正式的含义。现在,茶文化在婚姻中有了变化,当男女相亲时,流行喝“下午茶”,隐喻映射为非正餐,场合和礼仪较随意,不满意可及时回绝,体现了儒学“中庸之道”灵活变通的实用理性影响。国人也受道教理论影响,追求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和养生方术。例如:(2)茶余酒后/茶余饭后。指吃过饭之后,隐喻映射闲来无事、消遣时光,体现道教与世无争、清新雅致之意。(3)粗茶淡饭/家常茶饭。指饭菜简单,隐喻映射为饮食简单、生活简朴或极为平常的事情。(4)茶话会。备有茶和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交性集会,随和而庄重,隐喻映射畅叙友情、寄托希望、交流思想和展望未来等含义。中国文化的实用理性,如道教的养生方术演变为重要的饮食文化,茶的饮食文化也受到影响,又影响到人们的文艺娱乐中。如:(5)奶茶。掺和牛、羊奶沏的茶,香甜不腻,口感。台湾歌手刘若英知性,如“奶茶”醇香幼滑,被隐喻映射为“奶茶”。清华女生章泽天的长相甜美、气质清新,如“奶茶”般清新淡雅,被隐喻映射为“奶茶”妹妹。(6)绿茶。不发酵茶,味道新鲜,汤清叶绿,提神益思清心。电影《绿茶》从一杯绿茶预测一个人的爱情,绿茶含有天然去除剂、能提神益思,隐喻映射人的内心和表象的分辨。

  恩施硒茶富含微量元素硒,是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重要成份,对体内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清除起重要作用。有关微量元素锌的抗氧化报道较多,本文着重讨论硒茶中的硒与锌联合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并将二者联合作用与单独的锌及单独的硒茶进行比较,从而为保健食品和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硒茶(Selenium tea)购自湖北恩施芭蕉茶厂(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Se的含量为2.84μg/g),将其用15倍量热水浸泡30min后,用温火保持微沸30min,搅拌,过滤。茶渣再经两次如上处理,合并滤液,浓缩,配成一定浓度水煎液冷藏备用[1]。采用双道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煎液中硒的含量为0.321mg/L(型号:AFS-2201型安博电竞,北京冶光仪器公司生产)。

  动物为昆明种小鼠40只,体重(30±5)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

  D-半乳糖(D-Gal)由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ZnSO4.7H2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试剂盒、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试剂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将上述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NC)、衰老缺锌组(AZD)、衰老缺锌硒茶组(AZDSeT)、、衰老补锌硒茶组(AZSSeT)每组10只。按上述分组,各衰老组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150mg/・-・d-),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2],连续42d。按上述分组,各组给予设定的配方饲料,即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衰老硒茶组给予适锌饲料,衰老缺锌组、衰老缺锌硒茶组给予缺锌饲料,衰老补锌组、衰老补锌硒茶组给予补锌饲料各喂养42d。其中缺锌饲料中含锌1.61mg/kg,适锌饲料含锌50mg/kg,补锌饲料含锌100mg/kg,各饲料除锌外,其他成份同标准饲料,喂养中避免各组饲料锌的交叉污染。按上述分组,衰老缺锌硒茶组、衰老硒茶组及衰老补锌硒茶组用硒茶提取物以0.3g/kg-.d-的剂量灌胃,其余各组以0.3ml/d的蒸馏水灌胃。42d后,眼眶采血,制备全血(肝素钠抗凝)及血清,全血用于测定GSH-PX活性,血清测定MDA、T-AOC及SOD。处死小鼠,取脑及肝制成匀浆,低温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测定相关指标,用Fol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样品低温保存,酶活性在48h内测定)。

  MDA、T-AOC、SOD、GSH-PX,测定均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用氧化还原法检测T-AOC,即抗氧化物质能使Fe3+还原成Fe2+,以520nm吸光度即A520nm表示T-AOC;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即DTNB显色法)检测GSH-PX活性;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及组织中锌含量。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方法为方差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

  喂养缺锌饲料的实验组(衰老缺锌组、衰老缺锌硒茶组)血清、肝、脑组织中锌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

  衰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可显著提高血清中MDA含量,同时降低T-AOC、SOD含量及全血GSH-PX活性。衰老缺锌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可显著提高血清MDA含量,同时降低T-AOC、GSH-PX及SOD活性。与衰老模型组比较,衰老硒茶组、衰老补锌组、衰老缺锌硒茶组均可降低血清MDA含量,同时提高T-AOC、SOD、GSH-PX活性。衰老补锌硒茶组分别与衰老模型组、衰老补锌组、衰老缺锌硒茶组、衰老硒茶组相比较,可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同时升高T-AOC、SOD、GSH-PX活性。

  衰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可提高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T-AOC及GSH-PX含量,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与衰老模型组相比较,衰老缺锌组可提高MDA含量,降低T-AOC及GSH-PX含量,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衰老补锌组与衰老缺锌组相比较,可降低MDA含量,提高T-AOC及GSH-PX含量,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衰老缺锌硒茶组、衰老硒茶组分别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可降低MDA含量,提高GSH-PX活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衰老补锌硒茶组分别与衰老模型组、衰老补锌组、衰老缺锌硒茶组、衰老硒茶组比较,在降低脑组织MDA含量,提高T-AOC及GSH-PX活性方面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在本实验中,衰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肝、脑组织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AOC、SOD及全血中GSH-PX,肝组织中T-AOC、SOD;脑组织中T-AOC、GSH-PX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衰老型建立是成功的。

  自由基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它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生成脂质过氧化物,最终降解为丙二醛(MDA)代谢物。自由基及MDA通过多种途径造成细胞膜及亚细胞器膜结构破坏,导致损伤[3-5]。机体有一套完整的抗氧化防御体系,能防止自由基链式反应的氧化损伤。这种抗氧化物有酶类(如SOD、GSH-PX等)和非酶类(如维生素E、维生素C、金属硫蛋白等)。T-AOC代表体内酶性和非酶性抗氧化物的总体水平,各抗氧化物之间有相互联系,协同保护作用,所以T-AOC的测定尤为重要,目前关于T-AOC的报道还不多。

  目前关于锌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较多。本实验中,衰老缺锌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由于缺锌可使血清及脑中MDA含量升高,可降低血清、肝、脑组织中T-AOC、SOD及GSH-PX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缺锌可使氧化损伤进一步加重。与衰老缺锌组比较,衰老补锌组血清、肝、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全血及脑组织中GSH-PX,血清、肝、脑组织中T-AOC及血清SOD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补锌可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这与前人报道相一致。

  本实验中衰老硒茶组与衰老模型组相比较,衰老硒茶组可显著降低血清、肝、脑组织中MDA含量,提高血清中SOD、T-AOC,全血及脑中GSH-PX活性。与衰老缺锌组相比较可提高肝及脑组织中T-AOC活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硒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在本实验中,与衰老模型组比较,衰老补锌硒茶可显著降低血清、肝、脑组织中MDA含量,提高血清、肝、脑组织中T-AOC活性,提高全血及脑组织中GSH-PX含量及血清SOD活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衰老补锌硒茶组分别与衰老补锌组及衰老硒茶组比较,衰老补锌硒茶组可降低血清、肝、脑组织中MDA含量,提高血清、肝、脑组织中T-AOC活性,提高全血及脑组织中GSH-PX含量及血清SOD活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硒茶中的硒与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能力强于单独的锌及单独的硒茶,这为饮硒茶同时可服用含锌口服液提供了实验依据。

  衰老补锌组、衰老硒茶组、衰老补锌硒茶组分别与衰老模型组比较,肝脏SOD含量没有升高,反而进一步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这可能是因为自由基产生过多,抗氧化酶如SOD活性降低所致。也有研究表明锌预处理CHO细胞后对SOD活性无显著影响。另外血清和肝中的SOD可能并非同源,这与体内抗氧化酶增龄变化十分复杂有关,因此锌、硒茶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1]杨建雄,刘静,李发荣,等.连翘叶茶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营养学报,2004,26(1):65-67.

  [4]袁成福,谭志鑫,许建安.恩施硒茶对小鼠低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这种保护作用的调节[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3,19(4):317-318.

  【摘要】 目的了解金花茶叶提取物降血脂效果。方法用高脂饲料饲喂鹌鹑15 d,造成鹌鹑高脂血症模型,然后分别灌胃(ig)给予金花茶叶提取物400 mg/kg,以临床降血脂药物非诺贝特片20 mg/kg为阳性对照,灌胃实验第30天后取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金花茶叶水提取物及初步纯化提取物均能降低鹌鹑高脂血症模型血清中的TC及TG含量,醇提取物只能降低高脂血症模型鹌鹑TC含量。结论金花茶叶提取物具有降低血脂作用并能用D101树脂富集。

  金花茶Camellia nitidssima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常绿灌木至小乔木,是世界最珍贵的植物品种之一,有植物界的“大熊猫”“茶花皇后”之美誉[1]。据文献报道金花茶含天然有机锗、硒、锰、钼、钒、锌等十多种对人体有重要保健价值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茶皂苷、黄酮类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2,3],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利湿等功效,常用于咽喉炎、痢疾、水肿、高血压病等疾病的治疗及肿瘤的预防[4]。药理研究表明,金花茶叶具有抑制肿瘤、抑菌、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平行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弹性、增进肝脏代谢、降低胆固醇、降血压、激活人体各种酶等作用[5,6]。有文献报道了以大鼠为高脂血症模型对金花茶叶水提取物降脂功能的实验研究[7],还未见有以鹌鹑为高脂血症模型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金花茶叶提取物进行降血脂功能比较研究的报道,也未见有对其初步纯化提取物进行药理实验研究的文献资料。本实验比较了金花茶叶水、醇提取物及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提取物的降血脂功能,为进一步提取、分离纯化金花茶叶降血脂功效成分的研究奠定基础。

  1.1 材料金花茶(采集于广西植物研究所园内人工繁殖基地);非诺贝特片(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丙基硫氧嘧啶(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胆固醇(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猪油(市售);TC和TG测试盒(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一101(天津农药厂);异丙醇、乙酰丙酮、醋酸、硫酸等实验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市售鹌鹑,100~120 g,雌雄兼用。

  1.2 仪器与设备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2.1 金花茶叶水提取物样品的制备将采集的金花茶叶阴干,粉碎过40目,分别用10,8倍纯净水提取两次(时间分别为2,1.5 h),合并提取液,放冷至室温,抽滤,合并滤液于真空下浓缩至浸膏,称重折算成每克稠膏的生药量,用纯净水稀释,待用。

  2.2 金花茶叶乙醇提取物样品的制备将采集的金花茶叶阴干,粉碎过40目,分别用10,8倍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时间分别为2,1.5 h),合并提取液,放冷至室温,抽滤,合并滤液于真空下浓缩至稠膏(无醇味),称重折算成每克稠膏的生药量,用纯净水稀释,待用。

  2.3 初步纯化后金花茶叶提取物样品的制备将金花茶叶水提取液放冷上已处理好的D101大孔树脂,充分用水洗至无色后用7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溶液真空浓缩至浸膏(无醇味),称重折算成每克稠膏的生药量,用纯净水稀释,待用。

  2.4 造模饲料的制备参照《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8]和《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9]中鹌鹑高脂血症模型造型法的配方(基础饲料+2%胆固醇+10%猪油+0.2%丙基硫氧嘧啶)。

  2.5 动物的喂养取鹌鹑6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非诺贝特片)、水提取物样品组、醇提取物样品组、初步纯化物样品组。每组10只动物,正常对照组每只给予基础饲料10 g/d,其余各组每只给予造模饲料(基础饲料+2%胆固醇+10%猪油+0.2%丙基硫氧嘧啶)10 g/d,15天后,在以上述方法喂养的同时各组灌胃给药,给药1次/d。

  2.6 检测血清的制备实验在第30天给药后1 h断头取血,离心取上清液,放置冰箱,待用。

  2.7 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检测取“2.6”项血清用异丙醇抽提,分别用高铁-醋酸-硫酸显色法、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实验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由表1可见,鹌鹑高脂血症模型对照组血清中TC,TG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升高,经t检验,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金花茶水提取物及初步纯化提取物组在设计剂量400 mg/kg(相当于生药量)与模型组比较均能降低鹌鹑血清中TC,TG含量,醇提取物组在设计剂量400 mg/kg(相当于生药量)能降低鹌鹑血清中TC含量,经t检验,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醇提取物组在设计剂量400 mg/kg(相当于生药量)对TG含量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表1 金花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鹌鹑血清TC,TG含量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饮酒、糖尿病等相关诱因与疾病均可增加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本实验用高脂饲料饲喂鹌鹑建立鹌鹑高脂血症模型,与人类因膳食结构改变而形成的高脂血症相似,对人类高脂血症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实验显示,金花茶叶水提取物及初步纯化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鹌鹑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具有很好的降脂作用,金花茶叶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含量,而对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没有显著意义。同时实验结果还显示,D-101树脂在富集金花茶叶中降脂功效物质的过程中有效成分几乎没有损失,是一种很好的富集材料。随着对金花茶叶降脂功效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金花茶叶有望成为功能性食品以及保健品的新宠,因此,对不同提取方法及初步纯化的金花茶叶提取物降血脂功能进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王任翔,梁倩华,杨继华,等. 毛籽金花和龙州金花茶的细胞学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4, 12(4): 56.

  [2] 陈全斌,湛志华,张巧云,等. 金花茶叶中黄酮苷元的分离提纯及其表征[J].广西热带农业, 2005, 101(6):10.

  [3] 梁 机,杨振德,卢天玲,等. 从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比较8种金花茶制茶适宜性[J].广西科学,1999,6(1):72.

  [4] 黄燮才. 广西药用植物补给补遗[J].广西科学, 1999, 6(1):75.

  [5] 王知登,熊永革. 油茶皂甙对血清胆固醇浓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 1988, 12(4):222.

  [6] 蒋 华. 金花茶提取物药理作用初步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6:18.

  [7] 宁恩创,秦小明,杨 宏. 金花茶叶水提物的降脂功能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9(4):350.

  中国茶文化历经几千年发展嬗变,逐步与我国社会各阶层、各民族文化融合,成为具有东方特色的国粹之一。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都隐藏在茶文化中。从古代“茶圣”陆羽提倡“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到现代钱梁教授倡导的“茶人精神”,都渗透着和谐、中庸之道,也蕴含着高贵人格与修身养性的理念。“当代茶圣”吴觉农曾说道:“君子爱茶,因为茶行无邪。”茶道精神要求饮茶之人要品格高尚、勤俭节约、善良仁爱、待人真诚。

  茶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翼”,其当代意义在于茶文化内涵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和国家“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安博电竞、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品质与文化精髓,也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

  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中国一切事业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思想基础,也是文化在多元化、多样性、复杂性的冲击碰撞中赖以生存的思想屏障。当前,坚定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民族是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最根本之处在于要对本民族文化保持高度自觉和文化自信,也要继承、创造性地使本国传统文化熠熠生辉,使国家文化特色具有新鲜感、时代感和国际化特点,只有这样的民族才会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认同。

  美国教授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软实力”─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文化、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世界影响力。文化自信也就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首要条件。据2016年6月英国波特兰公关公司公布的年度国家软实力(TheSoftPower)研究报告显示,在参评的60个国家中安博电竞,中国名列第28名,而美、英、德位列前三甲。显而易见,我国的软实力亟待提高,尤其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可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和国家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茶一直与我国各民族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风土人情完美结合,和而不同,逐渐形成稳定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也包含国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维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内核。同时,茶文化也承载了中国人千年以来勤劳善良、热爱和平、热情好客的优秀品质,浓缩了国人对国家繁荣富强、富裕生活的向往。中国茶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要利用茶文化全面打造国际化的国家形象,注重挖掘茶文化背后的话语体系,将中国茶文化打造成具有“时尚慢生活、雅致生活、俭以养德、和而不同”等标签的文化使者,采用柔性手段推广茶文化,使其如同温婉秀丽的古典美人一般动人、美好,从而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

  我国茶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①中国虽是世界茶叶生产、销售的宗主国,但中国茶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打造国际一流的民族茶品牌,缔造精品茶叶,获得国际声誉。②国内茶叶种类繁多,茶叶牌子杂乱,产业小,茶叶销售易出现高价攀比,重包装不重质量等情况。③国内以中文出版的茶文化书籍不胜枚举,可是以中英文双语或英语为主的茶叶方面的专业书籍屈指可数,这也是茶文化国际传播的障碍之一。④国内茶艺从业人员虽说茶艺水平高超,但是大部分人员的人文素质和英语语言能力明显不足,在中外茶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⑤国内对于茶文化走出去和名茶制作工艺的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才刚开始,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来说略显滞后。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强调:“全球竞技场已经被拉平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变成了平的。”西方世界民众对于中国及其文化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茶叶历来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愛,具有世界通用性,比中国汉字更容易进行有效传播,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大力宣传,可使外国人更加形象地感受和体验茶文化,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使抽象、模糊的中国形象具体化、生动化、情感化。如何加强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第一,中国茶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结晶,有着大量历史文献、茶诗词歌赋作品,具有非常珍贵的文明遗产保护和研究价值。我们要挖掘和保护茶文化中的非物质遗产,开发利用民间茶文化丰富资源,凭借国内各类名茶制作技艺和茶道精神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利,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文化传播做法,充满自信地参与到世界文化交流中。

  第二,由于各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考虑不同国度人民的思维认知方式和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去宣传。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其他国家已有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及时关注国内情况和国外茶叶市场发展态势,进行精准定位和找到对接点,创新性地开发更多适合外国人口味和饮茶习惯的茶叶、茶饮品及周边产品如茶具、茶点、茶餐、茶艺培训等,逐渐渗透、融入中国特色茶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这样既使其他国家人民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又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面对国际上日益增长的茶叶消费需求及发展趋势,我国需要规范袋装茶、散装茶的茶叶质量,保持稳定的茶叶品质,把握每个国家的饮茶习惯和偏好,创新性地开发一系列适合不同国家民众喜爱的袋装茶、冰茶、绿茶、红茶和奶茶等产品。例如,据著名市场研究公司YouGov(舆观)2015年调查结果得知,美国人喝茶爱好与其年龄成反比,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喜欢喝茶。18至29岁的美国年轻人偏好喝茶的占42%;30至44岁的中年人偏爱喝茶的占35%。虽然美国中青年群体人喜欢喝茶,但饮茶习惯与国人截然不同:他们的茶消费中85%为冰茶,茶叶种类上美国人喜欢红茶,绿茶次之,其次是白茶、乌龙茶和黑茶等。在包装方式上,他们喜欢袋装茶。英国人尤其偏爱浓郁口味、经过调配的红茶,不太喜欢清饮茶。俄罗斯人喝茶喜欢添加蜂蜜、果酱、糖、柠檬或者甜酒后饮用。蒙古、中亚、西亚等地区非常流行咸味的热茶。甜味的调饮绿茶是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喜爱的茶品,尤其以“薄荷绿茶”为代表。哈萨克人一般喜爱喝奶茶和冰镇茶。乌兹别克斯坦人以饮绿茶为主。因此,在茶文化对外交流中,我们要大力开发调饮茶品,可凭借国内花草茶、水果茶、菊花茶、八宝茶、凉茶、减肥茶、养生茶、奶茶等调饮茶为基础,研发新口味的冰茶、袋装茶、花果茶、奶茶等出口茶品。同时,我们要注重无形的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和东方智慧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具体茶产品、茶艺服务等事物上,而是要精准地向国际舞台讲述中国茶故事、讲述中国茶文化、讲述中国精神。比如,在出售茶产品的同时,可设计有中国元素的马克杯,以中国十二生肖年或神话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作为马克杯图案,结合相应的年份、月份搭配推出具有东方韵味的马克杯、茶具等周边产品,吸引海内外消费者。另外,在出口袋装茶或散装茶时,外包装设计和使用方法说明可重点突出汉字“茶”及“和”等东方元素,再配以简洁明了的英文版中国茶叶小故事、茶叶养生小知识、茶叶减肥小窍门、茶道技巧、茶艺等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中国茶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与认同感。

  第四,政府要大力支持国内民族茶企走出国门,塑造茶叶国际品牌,使之做大做强,成为一流的国际企业,弘扬我国茶文化和影响力。如果一个国家的某个品牌很有吸引力,那么它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其产品那么纯粹和简单,因为它在输出其产品的同时,还渗透和宣传其文化思想。因此一个国家的民族品牌非常重要。中国应借鉴外国品牌的成功经验,比如星巴克,融入世界性文化共同价值观,吸收各国先进文化理念,放眼全球,积极探索增强茶企国际影响力的途径。2012年美国星巴克以6.2亿美元收购了其本土茶品牌Teavana则预示了星巴克进军世界茶业的野心。所以打造国际化茶企、塑造世界知名茶品牌对我国来说是一个迫在眉睫、不容忽视的国家文化战略课题。

  大力发展茶文化核心产业层和层,不断提高我国茶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措施,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双重要求。

  在传播中国茶文化时,我们既要有一套正式、严肃、系统的宣传体系,又要有一些灵活、轻快、幽默的宣传渠道,使用西方受众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进行传播,即多讲述真实、具体、生动的普通民众与茶之间的故事,多讲述名人与茶之间的渊源,多讲述外国民众与茶之间的轶事。我们要拍摄国内茶人、名茶故事、民间饮茶习俗及各民族饮茶习惯、茶食等英文纪录片,使茶文化精准传达出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利用新媒体平台、移动媒体终端、民间力量加深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进而对中国文化和形象认同和接受。也可通过茶叶微电影、开通微平台、提供免费的鉴茶、茶艺教学视频等多元化方式使国际更深刻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各个方面,使外国人认识到中国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博大精深及隐含的东方哲学和生活美学,让受众从显性和隐性角度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消除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我们要向美国、英国等国家借鉴学习其文化输出意识和能力,大力发展中国海外茶文化的非政府組织,提升茶文化非政府组织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例如,美国民间团体在公民国际交往中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出国的美国公民临行前会受到“公民外交联盟”非政府组织联盟会的指导,向他们每人发放《世界公民指南》,并向他们强调出国后应注意的事项,甚至包括要友好地与人握手等事宜。由此可见,非政府组织在民间交流、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构建方面可开发巨大的潜能。因此,无论官方机构还是非政府组织,都应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为宣传中国茶文化而努力。

  茶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中建立动态平衡的交流机制,更要采用多元化、开放性、包容性的传播途径来宣传茶文化。利用第四媒体传播媒介,实现中国茶产品、内涵和茶道精神的传播,培育新的茶文化时尚消费趋势,提高和扩大茶文化信息的传播速度,从而提高茶文化产业国际影响力。我们应当格外注重增强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和东方色彩。因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形象最直观的印象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不能让他们止步于中国传统茶文化,更要让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喝彩,这是中国当代文化软实力的彰显。为此,我们要借助新颖的文化艺术形式和当代文化传播手段,创造出更丰富多彩、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中国特色的茶文化标志、茶文化符号、茶文化品牌,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中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国文化只有在国际传播中才能被人感知、认同,并且发挥其意义和价值。例如,我国可定期在世界上多座城市举办“中国茶文化”大型宣传活动,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茶道及茶道精神内涵,传递国人热情好客、爱好和平、勤劳善良、时尚品位等形象,通过非政府组织为国外爱茶之人提供免费的茶叶品鉴课、茶道学习课程等方式,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文化强国。

  虽然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茶文化资源和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之间并不能简单地转化和生成,并且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素质之间并不能等同起来。茶文化和其蕴含茶道精神只有内化为民众的人文素质,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文化软实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民众出国旅游、经商、对外交流机会日益增多,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公民必将中国文化和精神传播出去,使别的国家民众尊重和认可中国文化。国内高校可为当代大学生开设中英文双语的茶道,或者茶文化选修课,以此熏陶和培养大学生的茶文化意识和知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大力培育精通外语的高级茶艺人员,提高他们用外语表演、解说、演绎中国茶道、茶叶知识和茶文化的素质和技能。国内现状是精通外语的高级茶艺师较少,精通外语的人才在茶艺上没有较深的造诣,这样难免会在中外茶文化交流中出现与外国友人沟通不畅、信息交流有误的尴尬窘境,使外国人无法真正领悟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人文内涵。因此,开设茶学专业的各类高等学府要注重培养茶学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出一批国际化的茶学专业人员来。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行,中国茶叶势必会走进世界各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在以合作、说服、渗透为主要特征的软实力竞争时代,中国茶文化将继续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把蕴含在中国茶叶中的传统价值观、东方哲学、待人处事、道德观念等理念向世界人民表达、传播出来。我们要以文化自信为视角,本着国际化的目标,找准东西方文化互动认知的契合点与共同价值观念,使中国茶文化成为连接世界各国文化的桥梁,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强大力量,成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有力砝码。

  [1]陈光.谈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J].福建茶叶,2016(1):201-202.

  [2]何萌.浅谈文化自觉、自信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现代交际,2016(5):9-10.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的内容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 、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以此类推,茶产业的涵义是按照工业生产标准,将茶叶的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其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广义的茶文化产业是以茶产业为基础的,包含茶叶及茶叶相关衍生产品的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产品和有关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也是将茶文化进行产业化的过程。其外延是与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基本重合的。狭义的茶文化产业不包含茶叶本身,仅仅是茶产业的衍生,是茶产业涉及文化方面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的茶文化产业,因为其内涵和外延范围更大,包含狭义的茶文化产业。

  闽台两地的茶产业与茶文化可以说是一脉相传的。然而台湾乌龙与福建乌龙,无论外形、香气与滋味,均有不同。这里面有一定的地理原因,也有人为政治因素与技术交流阻障的原因。台湾茶界一直与日本、韩国有茶文化的往来交流,而与一水之隔的大陆,特别是茶种品质相近,地理、文化相似的福建茶文化交流较少。改革开放政策为闽台茶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架起了桥梁。此后,闽台两地茶文化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就接连不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台胞赴大陆探亲和投资,台湾茶商把目光投向与台湾土壤、气候、制茶工艺、饮茶习惯等都相似福建茶叶市场。1992 年后,福建省通过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吸引台资到福建投资办茶厂,开始大量引进台湾种茶、制茶、加工机械以及营销等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福建省茶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提升。1993 年台胞李瑞河首次在闽投资创办茶业企业,现在台商在福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等茶区建立茶厂、茶场,仅安溪县境内就有台资茶厂 35 家,漳平市永福镇就有台资茶厂 24 家。其中以 1993 年到福建投资的天福集团规模最大。

  两岸茶文化的当代交流,始于1988年台大教授、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理事长吴振铎先生返乡省亲。台湾茶业界十分重视两岸的业务交流,重视茶业相关人员的交往、联谊和经验交流,同时也重视信息技术的互通。在业已形成的交流基础上, 他们还主动提出两岸交流多项建议, 包括定期举办两岸茶业研讨会、成立两岸茶业信息中心、扩大《中华茶人》杂志的发行、举办“两岸茶叶展销会”、成立“中华茶人之家”等等。

  2000年4月,由中国茶叶学会、台湾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联合在福州举办“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两岸茶人议定今后每隔一年开一次研讨会,成为两岸茶文化产业的交流平台。从此之后,闽台两岸茶技、茶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2002年9月,由福建省农业厅与福建省茶叶学会等主办的“2002年中国(福建)国际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在福州开幕。“茶博会”包括名茶、茶具、茶文化展示、“特种茶与经济全球化高层论坛”、“茶王赛与茶王拍卖”、招商引资签约、茶艺表演等内容,为海峡两岸茶文化产业交流搭建了新平台。2008年6月,闽台两地与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等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三届‘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宣传活动”与“中国申奥茶新闻会”,为台湾茶协会加人“申奥茶”研制行列进行宣传。2008年8月“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在台中市举行。

  2007年11月,福建省政府、国台办与台湾农会等在泉州举办“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协助筹建《闽台茶史馆》,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签约和举行“海峡两岸‘生态、健康、和谐’茶业论坛”。此后每年的11月,都举办了海峡茶博会分别在武夷山、宁德等地。海峡两岸茶博会为闽台茶业与茶文化交流建立了一个新平台,福建茶业品牌集体亮相,台湾茶商集体大规模来到福建进行茶叶交流。五年来,海峡两岸茶博会以弘扬中华茶文化为主旨,充分发挥福建茶旅产业优势,以茶博会为纽带,推动对台经贸、文化、旅游等的交流合作,打响闽茶品牌,展会突出对台交流、产业联动、区域辐射、市场交易、市场运作等,逐步发展成为海峡两岸“全国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文化经贸盛会 ,参展商不断增加,茶业投资、订货合同签约总金额、利用台资和外资总额不断增加。

  福建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茶文化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福建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茶文化产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要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其中重点投资五大文化产业工程,茶文化产业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福建与台湾进行广义的茶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更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的可能性更大。目前台商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科学的管理等,福建省政府积极鼓励福建茶商与台商进行合作,形成互补优势,共同发展闽台茶文化产业。天福集团1993年落户福建,是一家集茶叶自产、制、销、科研、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叶连锁专卖店,天福集团旗下企业本着“根植福建、香传全国、名扬世界”的经营思路,截至2010年2月9日止已在大陆地区开设了1007家直营连锁店,业务范围遍及全国,产品远销美、加、东南亚地区。天福集团集茶业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是当前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天福集团,积极发展休闲旅游茶业,发展休闲茶业,弘扬传播茶文化,提升茶的文化价值,既发展旅游业,又促进茶业发展,达到对企业品牌和中国茶文化的宣传目的,就是一个闽台茶文化产业合作成功的典范。

  天福通过发展旅游休闲茶业的独特方式,对品牌和茶文化进行很好的宣传。天福茶博物院2002年建成,整个博物院总占地80亩(5.3公顷),是目前世界最大之茶博物院,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还建立了厦汕高速公路天福服务区暨“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安博电竞,包含有服务区、石雕园、观光茶园三大部分,园区内还有闽台民俗馆、丹岩风景区、皮定均将军纪念园等多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景色宜人,是福建省继武夷山、鼓浪屿之后的又一重要景区,现为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而且天福选址独特,将茶博院、石雕园和观光茶园设立在高速公路的醒目点和知名的旅游景点的交通必经口,吸引顾客注目。天福通过独特的景点来宣传企业品牌, 这种创新的宣传模式具有长远性、高效性、生态性,不管是专程游玩的游客还是路过的游客,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漳州天福服务区座落在厦汕高速公路旁的一个山上,距离服务区约2千米的地方可以看到高大新颖的天福标志和雕像。四川夹江天福茶园,位于成都往乐山、峨眉山的成乐高速公路,是到乐山、峨眉山旅游必经的第一站。天福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设立了一家形象店,虽然企业设在飞机场的经营成本比较高每年,但是该店在国内外游客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很好地宣传了中国茶文化。天福在北京、上海和成都成立陆羽茶艺中心,进行茶艺知识及各项文化活动推广,教人如何泡一壶好茶,将品牌宣传深入人心。

  顺应饮茶文化的新趋向和消费者需求的新趋势,天福通过促进茶产品多元化,研发了各式各样的茶饮料、茶点心,将茶文化进一步推广。目前成功推广的有“茶趣”系列、“轻松小站”,这些地方是消费者休闲的好去处。2009年在厦门的天美仕科技园。

Copyright © 2012-2024 雷竞技 版权所有